2023-2024年中国信息化市场中标分析
2025-04-10   |   发布于:赛立信通信研究

赛立信通信研究部 谢剑超

一、总体概览

2023年至2024年,中国信息化市场持续增长,但增长结构出现了明显变化。根据中标数据统计,2024年全国信息化项目公开招标的项目数量较2023年增长约15.5%,达到32.8万个左右;总中标金额同比增长约8.9%,超过5072亿元。相比之下,项目数量增速远高于投资金额增速,导致平均单个项目规模从2023年的约164万元下降至2024年的约155万元,呈现小型化趋势。这表明市场正从少数大项目转向更多中小项目,信息化建设更趋普及,多元化需求不断释放。


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信息化市场的季度表现不均衡。受春节等因素影响,2024年一季度信息化项目支出低于上年同期,但在下半年出现明显提速。尤其是第三季度,全国信息化中标金额同比大增20%以上,成为全年增长的主要动力。这一现象可能与宏观经济刺激政策及财政支出下达节奏有关:上半年相对谨慎,下半年加快推进各类数字化建设项目,使全年保持了总体稳定向上的态势。



二、关键指标对比

为帮助企业决策者直观把握市场变化,以下列出2023年与2024年的主要指标对比:

项目总数:2023年约28.4万个;2024年增至约32.8万个,增长率约15.5%。

总中标金额:2023年约46,586.9亿元;2024年约50,721.7亿元,增长率约8.9%。

平均项目金额:2023年约163.9万元;2024年约154.6万元,下降约5.7%。

上述数据表明,市场规模继续扩大,但单位项目投入有所降低。对于企业而言,这意味着参与项目的机会增多,但单个项目的平均规模变小,竞争将更多体现在对大量中小项目的争夺上。同时,中标金额增速放缓反映出资金投入更趋理性,可能受到财政预算约束等因素影响。决策者需在保持业务扩张的同时,提高对小额项目的交付效率。

三、行业领域趋势


从行业细分来看,不同行业的信息化投资冷热不均,呈现出结构性分化:



数字政府:政府数字化依然是最大板块。2023年“数字政府”相关项目中标总额约1294.2亿元,2024年增至约1457.5亿元,增长近12.6%。这一领域在各级政策推动下持续扩张,市场规模庞大。截至2024年期间国家及省级、市级层面已出台近 350 个数字政府相关政策文件,覆盖全国大部分省份,政策密度进一步提升。政策引导下,数字政府项目遍及政务服务、一网统管、数据治理等方面,需求稳步释放。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预算分散到更多基层和小型场景,项目数量增长(+13.0%)略超金额增速,单项投入有所降低,强调“场景牵引”而非单纯追求大项目规模。

金融领域:金融业信息化建设在2024年迎来高速增长。银行相关数字化项目总金额由2023年的约227.3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约292.9亿元,增长28.9%,项目数量更是大幅增长52%之多。证券/保险领域也从71亿元增至94.7亿元,增长33.4%。金融行业的数字化投入提速,主要受金融科技、监管合规需求以及数字人民币、数据安全等新要求驱动。银行业网点智慧化改造、核心系统升级、大数据风控等项目全面铺开,带来大量中小标的的建设机会。

•工业互联网:制造业和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势头强劲。2024年工业互联网相关项目投入约296.9亿元,同比增长29.4%,项目数量增长超过46.3%。智能制造、工业物联网平台、产业链协同等成为热点,反映国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政策的落地成效。该领域项目均价同比略有下降,但总体投入增速可观,企业应关注工业企业“上云”“用数”需求释放,抓住工业软件、工业数据平台等机会。

•农业信息化:2024年农业数字化投入约128.2亿元,比上年增长16.1%,但项目数量却减少了23%。这意味着农业领域出现了少而大的项目,可能得益于数字乡村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工程等带动。一些大型农业信息化平台或农村数字基础设施项目在2024年落地,单体投资额较高,推动总金额上升。而中小农业项目数量减少,或表明此前零散试点项目整合为更大规模的工程。农业信息化正在从碎片化向规模化升级。

•医疗卫生:医疗信息化市场宽度扩大但深度不足。2024年医疗领域项目数量激增近30%(从4.7万增至6.1万个),反映出医院数字化、区域医疗平台等建设在全国范围铺开。然而总投入基本持平(约515亿元,增幅仅0.5%)。大量基层医院信息化、小型智慧医疗项目上马,但平均每项投入大幅缩水。这或许与医院资金压力及“脚踏实地、小步快跑”的数字化策略有关。企业在医疗市场要注重提供轻量级、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以适应“小额多单”的趋势。

•生态环保:生态环保领域在2024年保持强劲增长态势。2023年生态环保相关项目中标总额约351.5亿元,2024年增长至466.7亿元,增幅达到32.8%。项目数量增长10.2%。生态环保市场的快速增长主要受到政策驱动和环境治理需求上升的影响。近年来,国家“双碳”目标持续推进,地方政府与企业纷纷加大生态修复、污染治理、绿色能源转型等领域的投资。此外,2024年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生态环保政策,包括强化环境监测、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提升工业环保标准等,这些政策进一步推动了市场扩张。

•智慧城市与垂直行业:相比之下,一些前期火热的领域在2024年出现降温。智慧城市板块中标金额从2023年的383亿元大幅下降36%至244.8亿元,是少数出现负增长的领域之一。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在经历早期的大规模基础投入后,2024年开始向精细化运维和应用深化阶段过渡,一些城市可能放缓了新项目推出节奏。此外,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增大也令新建大型智慧城市项目趋谨慎。智慧教育亦略有下降(-3.5%),2024年总投入约520亿元。教育信息化在疫情后的大规模设备投入完成后,进入平稳期,更关注内涵式提升。智慧文旅、智慧体育等小众板块在2024年分别增长约11%和10%,总量仍小,主要受局部需求和赛事活动驱动,对整体市场影响有限。

总体而言,2024年行业趋势呈现“两头热、中间稳、个别冷”的格局:金融、工业等领域高速增长;政府、农业等领域稳健扩张;而智慧城市等少数领域暂时收缩。企业应顺应这一格局,将资源向高景气行业倾斜,同时密切关注政策走向和资金投向变化,及时调整业务布局。

四、区域市场变化


区域市场方面,信息化建设的地域分布和增速在2024年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头部省份格局:经济发达地区依然领跑信息化投入。2024年中标总额排名前三的省份为广东、北京、浙江,分别达到571.7亿元、460.5亿元和349.1亿元,合计占全国约三成份额。广东省连续两年位居首位,2024年规模比去年略低。北京跃居第二,增长接近26%,在中央部委和总部企业项目拉动下,信息化投入大幅提升,几乎追平广东。浙江保持第三,与去年基本持平。此外,江苏、山东分列第四至五位,分别增长3.8%,8.5%。可以看出,东部沿海省市由于经济实力和数字化需求强劲,仍然是信息化市场的主要支撑。

重点区域亮点:部分地区在2024年实现了远超平均水平的增长,成为市场亮点。其中,上海信息化项目总额从2023年的约151.2亿元猛增至2024年的235.9亿元,增幅高达56%,是全国增速最快的区域之一,排名从第12位跃升至第7位。这显示上海在数字基建和智慧城市应用上投入显著加码。湖北省也增长约23%(2024年约217.2亿元),这得益于中部崛起战略和本省数字产业的快速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辽宁省在2024年信息化投入增长接近55.8%(由85.6亿元增至133.4亿元),增速仅次于上海。这可能与东北振兴政策及当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项目集中上马有关,标志着东北地区信息化建设的强劲反弹。

西部与欠发达地区:西部和欠发达省份整体呈现补短板、快增长态势。例如,广西(+41%)、陕西(+29%)、贵州(+27%)、甘肃(+27%)、新疆(+10%)等西部省区在2024年均实现高速增长,信息化建设开始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腹地深入推进。这与“东数西算”等工程带动西部数据中心和算力基础设施投入,以及乡村振兴背景下西部数字化项目增多密切相关。中西部的高增长意味着区域数字鸿沟有望缩小,也为企业开拓这些新兴市场提供了契机。

放缓与下降的地区:也有少数地区出现了投入放缓甚至绝对额下降的情况。典型如江西(-28%),重庆(-13.2%)、河南(-12.8%)、河北(-7.7%)、吉林(-5%)、这些省市2024年的中标总金额低于2023年。其中江西降幅最大,可能由于2023年有个别超大型项目使基数较高,2024年缺乏同等规模的新项目所致。一些地区的信息化投资放缓,除了财政收缩因素,也可能反映出前期建设已达到一定饱和,需要消化存量、优化效益,因此暂时调整节奏。

综合来看,2024年区域市场呈现“强者更强、新秀突起”的局面:东部发达地区绝对投入仍最多,并带动市场整体,但部分中西部省份和直辖市后来居上,增速领跑全国。企业在区域布局上应“两手抓”——一方面深耕广东、北京、长三角等数字化投入高地,另一方面关注湖北、四川、广西等增速快的新兴热土,提早布局建立竞争优势。

五、供应商竞争格局


随着市场规模扩张,信息化项目的供应商版图也在悄然变化。供应商集中度方面,2024年Top20大厂商合计中标金额约785.8亿元,占全年总额的15.5%,相比2023年Top20占比13.7%有所提升,表明市场略有向头部集中的趋势。然而,头部份额仍只占六分之一左右,长尾市场依旧广阔,中小IT企业、本地集成商在大量中小项目中扮演重要角色,市场竞争格局呈现“大者恒大但小散仍众”的特点。



供应商类型来看,三大电信运营商及其下属ICT子公司依然是信息化市场中标的主力军。2024年,中国联通旗下的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超104亿元中标总额居首,中国电信的中电信数智科技公司突破100亿元规模,中国移动的中移系统集成公司为95亿元,位列前三。这些运营商品牌在政府和企业数字化招标中频频胜出,凭借全国布局和综合实力占据明显优势。运营商不仅提供通信网络,还整合云计算、大数据、集成服务能力,成为数字政府、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大单承建者。

除运营商外,IT厂商和本地企业也各有所长:传统IT巨头如东软集团在信息化和解决方案方面有优势,2024年东软集团收获超19.5亿元合同,同比23.5%。部分头部企业则出现下滑,例如讯飞智元、数字广东、太极计算机、浪潮电子等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总体而言,供应商格局呈动态演变:头部央企及运营商巩固优势的同时,科技新贵和地方企业围绕细分场景不断突破,竞合关系复杂。企业应密切关注行业生态,或通过合作联盟方式参与大型项目,或专注细分领域打造差异化优势,以在激烈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六、潜在趋势与驱动力

通过对2023-2024年数据的剖析,可以挖掘出若干潜在趋势和驱动因素,这些因素将塑造未来信息化市场的发展方向:

新兴技术需求爆发: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技术驱动的信息化需求在2024年出现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2024年公开披露的人工智能产业相关中标项目多达5260个,中标金额约184亿元,中标数量增长近31.5%,金额增长42.8%。这一现象表明,各行各业对AI应用的接受度和投入迅速提升,从教育、医疗到金融、政务等领域均有人工智能落地项目。企业应抓住AI浪潮带来的新商机,提前布局产品和解决方案,以满足客户对智能化升级的迫切需求。

政策导向持续强化:政策是信息化市场的定向风。国家“十四五”规划强调数字中国建设,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及加快数字化转型。各领域专项政策密集出台:如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动“东数西算”工程、东部算力枢纽建设,以及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等。这些政策直接引导资金投向和项目立项。例如数字政府领域,在政策引领下各地投入不减反增,即便财政收紧也优先保障关键民生政务项目建设。又如工业互联网政策激励下,制造业龙头企业积极申报试点项目,带动供应商订单增长。展望未来几年,随着国家数据局挂牌以及各级数字化战略的深入,政策红利将不断释放,企业需紧跟政策脉搏,在重点支持的方向加大投入研发和市场拓展。

投资结构理性调整:从数据中可以看到,信息化投资正从“大而全”向“专而精”转变。一方面,大项目不再“一哄而上”,地方在智慧城市等建设上更加理性,开始关注已有系统的整合提升和业务协同效果,而非简单堆砌新项目。这种理性使得某些领域总投入放缓,但项目质量和针对性提高。另一方面,小项目、细分场景遍地开花,各行业单位根据自身痛点定制数字化解决方案,催生出海量“小而美”项目。这意味着市场需求更加多元,强调解决实际问题和取得应用成效。对于厂商来说,提供标准化产品包难以“一招通吃”,需要根据不同行业和区域的特定需求进行本地化、定制化,才能赢得客户青睐。

财政和效益压力:2023年以来地方财政压力上升,政府在信息化投入上更加注重产出效益。这直接促使项目立项审批更严格、绩效评估更重视。在2024年,尽管总体投入增长,但平均每项目资金减少,一定程度反映出“花小钱办大事”的倾向。企业若能协助客户提高数字化项目ROI(投资回报),证明项目价值,将更容易获取订单。此外,财政压力也推动采用创新融资模式(如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运营服务外包等)来实施信息化项目,供应商需要具备相应的服务运营能力,才能抓住这些转型机会。

结语

综上所述,2023-2024年的中国信息化市场稳中有进,呈现出规模扩大、结构分化、热点涌现的新局面。在此期间,数字政府、金融、工业等领域成为增长主引擎,区域发展更趋均衡,东强西进的格局逐步显现。同时,供应商格局略有集中但整体竞争依然激烈,技术创新和场景深耕成为制胜关键。

展望未来,在政策东风和技术演进的双重驱动下,信息化建设将继续提质增效,向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迈进。对于企业决策者而言,把握这一阶段的行业动态至关重要——既要顺应国家战略方向,聚焦高增长赛道,又要洞察市场细微变化,调整策略以应对项目碎片化和需求多样化的挑战。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数字化浪潮中,唯有提前布局、灵活应变,方能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END-

赛立信通信研究出品

作者:

谢剑超


赛立信通信研究部 部门经理/研究总监
拥有10年以上通信研究咨询经验的领军专家。专注于分析通信市场的整体发展,擅长标杆研究、策略研究、通信前沿趋势研究、短板与能力提升咨询等,在智慧家庭、产业数字化市场等通信领域有丰富的研究经验。



更多资讯及合作敬请垂询我们:

电话:020-22263635
邮箱:selection@smr.com.cn



分享
赛立信集团总部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体育东路116号财富广场东塔18楼

电话:020-22263200,020-22263284

传真:020-22263218

E-mail:smr@smr.com.cn



                
关注赛立信
免费咨询顾问一对一服务
请留下您的电话,我们的咨询顾问会在当天(工作时间)直接和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