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立信通信研究部 作者:曹先震
为了更好地稳定和支撑经济发展,国家逐步加大专项债的发行规模和涉及领域,仅2024年,我国专项债发行规模就高达4万亿元,根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国务院将进一步优化管理机制,推行“负面清单”模式(仅禁止商业地产开发等少数领域),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比上年增加约5000亿,发行规模创历史新高,资金使用范围从10余个领域扩大至22个,新增量子科技、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战略新兴产业,资本金比例上限提升至30%,专项债逐步成为地方政府稳投资、促增长的核心工具。
所谓的专项债是政府为特定公益性项目发行的、以项目收益或专项收入作为偿债来源的债券,其核心特征是“专款专用”。运营商作为数字经济建设底座的重要参与者,诸多与新基建领域相关的专项债,如5G基站建设、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都少不了运营商的参与,这便为运营商带来了巨大的项目商机。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提及,从2024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专项债支持领域包括交通基础设施、能源、生态环保、社会事业、农林水利、城乡冷链等物流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以及后来新增的“新基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能源”、“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设施”,一共22个领域。这为运营商在专项债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例如在专项债券支持的领域中,“新基建类项目”与运营商密切相关,这里面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大量标准的信息化/数字化项目。据相关人士估计,在2024年4万亿专项债中,大概有超过1500亿的规模将会落地到信息化市场项目,这对运营商来说,无异于一块巨大的蛋糕。同时,在其他类别的项目中同时也蕴含着大量的政企信息化机会。各地政府的这些信息化项目主要集中在智慧城市、智慧停车、智慧水务、城市大脑、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场景,这些场景都是相对成熟的解决方案,对新技术新产品要求不高,反而对客情关系、服务质量要求较高,而这正是传统运营商的强项。
对运营商而言,专项债的发行既是机遇也面临挑战,不仅要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压力,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资源覆盖和技术能力,如何才能在专项债市场分一杯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紧跟政策方向,实现精准定位。运营商需深入研究国家及地方政府的专项债券政策,明确政策导向和优先支持领域,如新基建、智慧城市、绿色能源等。通过精准定位,识别与运营商主营业务或技术优势相契合的项目,确保投资方向与政策导向一致。同时,建立政策预警机制,及时跟踪政策变化,调整投资策略以应对潜在风险。
其次,不断创新融资与合作模式,实现效益最大化。探索创新融资模式,如PPP、ABO等,与地方政府、金融机构等形成合作联盟,共同开发专项债项目。通过设计灵活的融资方案,如期限匹配、利率浮动、风险分担等,满足不同项目的融资需求。此外,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利用金融资源为项目提供资金保障,降低融资成本。
再次,不断进行专业服务与技术升级,以满足多样化的项目需求。依托运营商在通信、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的技术优势,为专项债项目提供专业化、定制化的解决方案。通过组建专业团队,提供从项目规划、设计、实施到运维的全生命周期服务,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效果。同时,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不断提升技术实力和服务水平,为专项债项目提供更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最后,做好风险管理与合规运营。运营商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评估、监控和应对机制,确保专项债项目的风险可控。加强合规管理,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确保业务合规。同时,加强与政府、金融机构等合作伙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应对项目风险,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并按时还款。
运营商如何助力专项债市场高质量发展
曹先震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体育东路116号财富广场东塔18楼
电话:020-22263200,020-22263284
传真:020-22263218
E-mail:smr@smr.com.cn
赛立信研究集团 2017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6 sm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1023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