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先形:一次买“口红”的翻车
直播间里,主播高举一支“YSL小金条”,价格89元还包邮。你果断下单,三天后拆开——外壳金属感略显轻飘,膏体气味从淡花香变成奶油味。
你犹豫:这是正品吗?上脸安全吗?能退吗?
我们刚完成的《2025跨境消费认知调研》显示:
一句话:“假货”长什么样?一半消费者真说不清。
一、为什么“看不清”?——五重“障眼法”全拆解
01视觉障:包装95%像
02价格障:“合理便宜”最难抗拒
心理学“锚定效应”:看到原价320,直播价129,大脑自动给出“捡到便宜”结论,风险判断瞬间下线。
03语境障:评论区“全员正品”
刷单2万条“亲测正品”,负面评价沉底。社交证明=“大家都买=不会假”。
04知识障:辨别信息缺口
→ “不会查”直接等于“看不清”。
05心理障:自我暗示“我应该不会那么倒霉”
调查显示63%消费者在购买前闪现过“可能是假的”念头,却用“应该不至于”自我说服。
二、实际“误买”有多普遍?——三份后台硬数据
平台退款原因标签
品牌客服求证热线的月度统计
海关“龙腾2025”行动
三、真假对决实验:把“像”拆给眼睛看
实验设计
结果
1.整体正确率:46%——低于抛硬币;
2.文字区注视时长仅0.3s,颜色+外形占用90%注意力;
3.选错者事后自信度(7.2/10)高于选对者(6.4/10)——“越自信越翻车”。
四、为什么“自信爆棚”?——认知偏差一条龙
|
偏差 |
表现 |
本次调研数据 |
|
锚定效应 |
先看到低价就认定“优惠” |
67%承认“价格先吸引我” |
|
社群证明 |
直播弹幕齐刷“正品” |
72%参考评论 |
|
知识幻觉 |
看过几篇“鉴定帖”就自认专家 |
58%说“我懂行”却选错 |
|
乐观偏差 |
倒霉事不会落到我头上 |
63%“没想到自己买到假” |
→“看不清”+自信叠加=假货最佳温床。
五、真货自我保护术:品牌正在加码“技术指纹”
√ 物理层
3D浮雕刻纹:0.05mm微孔阵列,手机微距拍摄即可AI比对;
可变色油墨:365nm紫外灯照射显现“隐藏二维码”。
√ 数字层
区块链溯源:扫码即写入时间、地点、经销商,不可篡改;
动态序列号:一次验证即“上链”,二次扫码提示“曾被验”。
√ 生物层
化妆品加入植物DNA标签,0.1ppm也能PCR检出——真正“用放大镜都找不到,用仪器一抓就现行”。
但!再先进的技术,也绕不开消费者“懒得验”的最后一公里。
六、48小时“速调”:把“看不清”变“呈堂证据”
当品牌准备起诉某平台店铺,最缺的是“实际混淆”量化。我们如何用两天给出报告?
01下单公证
立即购买50单,全程公证录像,留存开箱→验假→出具鉴定。
02街头5秒快闪测试
200名路人,随机看实物5秒,记录“认为是正品/假货”→计算误认率。
03电商舆情秒抓
→ 爬取店铺近90天评论,训练NLP模型,输出“怀疑假货”关键词占比。
结果:误认率68%+负面关键词22%+公证鉴定=“市场实际混淆”完整证据链,已在三起行政投诉中被采信。
七、给消费者的5秒“闪验”清单
|
步骤 |
操作 |
耗时 |
|
①看价格 |
低于官网7折=红灯 |
1s |
|
②摸重量 |
正品模具金属件更重 |
1s |
|
③查备案 |
化妆品→国家药监局APP扫码 |
2s |
|
④验序列 |
电子/运动鞋→品牌官网输入 |
1s |
|
⑤索要票 |
正规发票+税号,售后有保障 |
0.5s |
Total=5.5秒,比你刷一个短视频还短。
八、给品牌&律师的三步“防糊涂”打法
1.教育可视化
把“5秒闪验”做成一张图+15秒短视频,全渠道投放,先让消费者记得住。
2.监测即时化
用爬虫+AI情感分析,24h内捕捉“疑似假货”舆情,定位店铺、批次、关键词。
3.取证套餐化
公证+快闪调研+舆情报告打包,7天交付,为临时禁令/索赔提供“难以弥补损害”量化证据。
结语
“假货”不是简单的“质量差”,它是一场对消费者注意力、品牌商誉、平台信任的立体偷袭。当造假技术日新月异,“看不清”会成为常态,而“看得清”才是竞争力。
#打假行动 #消费者认知 #品牌保护调研
数据来源:赛立信知识产权研究组编辑:廖许凤审核:曾婷婷责编:李倩宇
监制:张月红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体育东路116号财富广场东塔18楼
电话:020-22263200,020-22263284
传真:020-22263218
E-mail:smr@smr.com.cn

赛立信研究集团 2017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6 sm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1023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