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互联网医疗盘点①:不只是疫情应急 正回归科技属性
2022-01-05   |   发布于:赛立信
微信图片_20220104011646.jpg

谈起互联网+医疗,你首先会想到什么?也许是看病挂号全变成了网上预约、也许是手机里常刷到的各类医学健康科普内容,也许是西安疫情中紧急启用的多家互联网医院……实际上,上一起在大众视野中引起爆炸性关注的与互联网、医疗同时相关的事件是魏则西事件,发生在2016年。

仅隔5年,互联网+医疗领域的行业生态和大众印象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毫无疑问,互联网正在重塑医疗健康行业。

行业为什么改变?梳理其中影响要素,有疫情带来的深远影响,有互联网资本入局带来的高标准改造,有监管政策的助推与规范,更有医院、医生们对互联网的全面拥抱。

互联网和医疗,是两个禀性并不相投的领域,它们的融合,到底是医生先张开双臂,还是互联网先递出橄榄枝?都有,但不同的开局姿态铸造了不同的企业基因,多样的尝试切口也带来了各异的试错姿势。

在新冠疫情暴发两年后的今天,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现状如何?行业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什么?2021年,大家做出了怎样的创新尝试?2022年,行业将向何处去?南都健康联盟“互联网+医疗”课题组今起推出系列专题盘点,观照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趋势。

今日推出的专题第一篇,用大数据分析梳理社交平台用户对于互联网+医疗相关话题的关注焦点。

我们发现,尽管互联网+医疗仍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抓手,但在后疫情时代,互联网+医疗的应急功能正逐渐日常化,并开始回归互联网技术用科技造福人类的初衷,技术端向纵深发展、应用场景横向拓展

同时,监管政策的积极介入有助打造“监管跑赢漏洞”,“防病早于治病”的良性循环,也为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赢得公众认知、舆论环境方面的良好基础

本篇内容由南都健康联盟“互联网+医疗”课题组与广东赛立信数据资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推出。

数据来源说明: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20日,在新浪微博中提及“互联网医院”、“医疗人工智能”、“医疗AI”、“医药电商”、“线上问诊”、“在线问诊”、“互联网诊疗”、“网售处方药”、“线上药品回扣”、“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的微博相关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带有热词博文的数量、博文点赞数、博文评论数、博文评论数、博文转发数、博文内容相关词频统计。


在线问诊功能已获得较高认知度

2021年,“互联网+医疗”相关热词在微博上共计发出博文90227条,转发603593条,获得用户跟帖评价553652条,获得用户点赞数量3331974个。

微信图片_20220104012558.jpg

从具体领域来看,“互联网医院”与“医疗人工智能”博文数量最多,均突破一万条。

其中,与“互联网医院”相关博文数量约5.4万,累计转发数量约28万,累计评论数量约28.3万,获得点赞约193万,评论者们共计来自全国351个城市,是诸多互联网+医疗相关热词中,社会舆论最为关注、话题覆盖面积最广的细分领域。

从话题热度来看,“在线问诊”、“线上问诊”的发酵能量最为可观。以“在线问诊”为例,平均每1条带有“在线问诊”字眼的博文,即可带来约33.9次转发,31.2条评论,160个点赞。可以看到,相对于网售处方药、医药电商,在线问诊功能是网友们对互联网医疗感受最为直观、最愿意讨论和支持的一个功能。经过业界多年经营,在线问诊功能已在网友中获得了较高认知度。

同时,“医疗AI”作为新兴热点,其发酵潜力也不容小觑,平均每1条带有“医疗AI”字眼的博文,即可收获约8.9次转发,4.8条评论,32.8个点赞。

从具体区域来看,北京、广东、上海的用户发布互联网+医疗的博文数量最高,分别为15821条、8775条、7931条。

同时北京、上海、广东用户博文引发的转发、评论、点赞也属于第一梯队,无论是关注度还是社会参与程度方面,北京、上海、广东三地在互联网+医疗领域走得相对靠前

微信图片_20220104012554.jpg

公众声量集中于一线城市,一方面与互联网医疗明显的“互联网”属性有关,行业中互联网属性更强的平台企业多集中于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四川也在近年新涌现出一批互联网医疗企业;另一方面与互联网医疗中的“医疗”属性有关,公立医疗资源强大、互联网医疗发展较早的广东,以及互联网医院数量众多的山东,也是关注传播该议题的前排用户。

虽然发博总体不多,但港澳台用户也在关注互联网+医疗领域,他们关注些什么?港澳台用户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医疗AI/人工智能领域(博文43.5%,评论21.45%)和互联网医院(博文40.0%,评论69.8%),一部分是内地疫情相关信息,还有一部分是赴港上市的医疗AI企业相关财经消息,如视网膜影像人工智能企业鹰瞳科技于11月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互联网+医疗仍与疫情高度关联

当我们关注互联网+医疗时,我们在关注什么?对相关博文进行关键词提取后,课题组发现,2021年微博关于“互联网+医疗”的博文主要围绕着健康(17.90%)、疫情(9.51%)、科技(9.38%)、5G(6.04%)、防控(5.47%)等词语进行传播。

微信图片_20220104012549.jpg

可以看出,尽管互联网+医疗仍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抓手,但在后疫情时代,互联网+医疗的应急功能正逐渐日常化,随之不断被赋予更多科技发展的色彩,回归科技造福人类的初衷,人们开始关注这个领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其中,成建制、有监管的“互联网医院”已成为疫情防控与核酸检测的重要支点和主要抓手。大数据显示,互联网医院相关博文中,共计出现了9397个词组,其中健康(30.64%)、疫情(14.36%)、5G(9.48%)、防控(6.96%)、医疗机构(6.85%)、检测(6.64%)、核酸(5.45%)出现的频次相对较高。

2020年初,互联网医院在新冠疫情的催化下大量涌现,到2021年,互联网医院在大众观感中已与疫情防控、核酸检测形成了紧密关联的印象。


科技属性正在回归 医疗AI领域前景被看好

疫情应急、核酸检测并不是全部。在2021年的互联网+医疗领域,在疫情之外,还有科技应用的迅速落地,最受关注的即医疗AI/人工智能领域。

在涉及医疗AI/人工智能的博文中,共计产生了10901个词组,其中科技(25.18%)、数字(13.31%)、健康(10.20%)、5G(8.86%)、机器人(7.34%)、研发(6.75%)、金融(4.61%)占据较高的比例,对比其他细分领域,金融是医疗AI/人工智能领域较为突出的词组,显示出资本市场对其商业化的期望和野心

2021年7月,国家药监局发布了《国家药监局关于发布人工智能医用软件产品分类界定指导原则的通告(2021年第47号)》,对医疗AI进行了明确的分类界定。据了解,自2020年1月第一款医疗AI产品获得NMPA三类证起,至2021年11月末,已有超过20款医疗AI产品获得NMPA三类证,2021年对于医疗AI领域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年份

在医疗AI在互联网诊疗的落地应用方面,监管规定也更为明确,《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提出,人工智能软件等不得冒用、替代医师本人接诊。

现有的医疗AI产品多是线下各专科领域的影像辅助诊断软件,为执业医师提供辅助诊断意见,监管瞄准的在线诊疗领域“冒用”行为多半意不在此,但供应端的火热与监管端积极、明朗的姿态,对于行业来说,就像一张高门槛“入场券”,虽然难拿,但实力过硬、方式正确就可能拿到,拿到了就是一张“金字招牌”


监管积极入场 “防病早于治病”

对于互联网医疗业界来说,2021年是监管收紧的一年,尽管两大重磅政策(《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还处于征求意见阶段,并未正式出台,但业界已是风声鹤唳,在规范化、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紧锣密鼓地进行调整。

但在大众观感中,监管收紧和对行业的负面印象并未占据主流。在涉及互联网诊疗(含监管细则)的博文中,共计出现了620个词组,其中健康(27.9%)是出现频次最高的词组,医疗机构(17.26%)、政策(13.71%)、监管(13.71%)紧跟其后。

相对而言,公众的负面印象更多集中在网售处方药领域。涉及网售处方药的博文中,共计出现了652个词组,对比其他领域的博文,网售处方药的词组中出现了乱象(4.84%)、违法(4.84%)两个典型的负面词组。可以看到,公众对网售处方药的疑虑仍未消除,对处方药在网络平台如何合规流通持重点关注态度。

网售处方药只是互联网医药中的一小块领域,公众对于医药电商这个大领域的认知带有更明显的“消费”而非“医药”色彩。涉及医药电商的博文中,共计出现了3227个词组,其中消费(10.47%)、物流(10.01%)、跨境(7.03%)、直播(4.65%)等具有明显消费色彩的词汇占据相当比例。

对比处方药,网售非处方药、保健品、医疗器械类进入网络流通的时间更早,且安全风险更低,公众对医药电商的舆论更多地聚焦在服务质量优化方面。

综上可以看出,在互联网+医疗健康领域,监管政策的制定相对较早、较及时,赶在行业痛点、短板大规模显现之前积极介入,营造了“监管跑赢漏洞”,“防病早于治病”的环境和机会。一方面,这是监管部门在互联网相关细分领域的发展历程中吸取了经验,早介入早规范,一方面,也是行业内部绷紧了合规操作这根弦,自我监督互相提醒,在不良行为冒头时及时发出行业预警,积极维护行业声誉与风气。

出品:南都健康联盟“互联网+医疗”课题组

统筹:尹来 王道斌 游曼妮

采写:南都记者 李文

数据支持:广东赛立信数据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制图:何欣

编辑:李文,游曼妮


——END——

咨询热线:

020-22263265;13500024060 

分享
赛立信集团总部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体育东路116号财富广场东塔18楼

电话:020-22263200,020-22263284

传真:020-22263218

E-mail:smr@smr.com.cn



                
关注赛立信
免费咨询顾问一对一服务
请留下您的电话,我们的咨询顾问会在当天(工作时间)直接和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