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助力城市治理电动车“围城”
2025-10-15   |   发布于:赛立信通信研究

赛立信通信研究部 追赶太阳

根据2025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电动自行车相关标准政策”新闻发布会披露,我国电动自行车的保有量约3.8亿,相当于每4人就拥有一辆电动自行车。正如“人多的地方就有江湖”一样,电动车也不例外。一方面,电动自行车既是居民出行上班利器,也是快递、运输等行业的就业支撑,成为解决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和就业纾困的好帮手;而另一方面,也面临超速驾驶、抢道乱行、乱停乱放及电池自燃等问题,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形成电动车“围城”困境,不经意间成为了屠龙少年。拥有城市数据根基和众多集成技术于一身的运营商,如何依托大数据+AI+5G技术,助力治理电动车“围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也成为其履行社会责任的命题之一。


一、平台管理:构建电动车信息化统管体系


电动车的爆发式增长始料不及,仿佛给城市管理者施予了一招“不讲武德”般的进攻,猝不及防。回过神后,开始布局电动车信息化统管“一张网”的反击。通过平台整合电动车合法性及车主资料登记备份,视频监控电动车违法违规行为,消息通知推送等功能,打造的闭环信息化管理平台,成为管理和治理电动车“围城”必不可少的一环。


中国联通


通过对符合法规的电动车进行信息登记,为其配上带有芯片的电子牌照,通过利用先进的NB-IoT广域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GIS、卫星定位等技术,以电动自行车交通管理大数据分析为核心,通过卫星定位系统实现对电动车精确定位与速度实时监控。根据数据分析,可以在路口、车流集中等位置,有针对性地进行违章布控。基于电动自行车动态交通大数据,有效疏导交通和对电动车进行管理。“区域管控”方面,通过设置蓝牙电子围栏,实现禁停区域与充停区域的分区管理,保障电动自行车在规定区域内安全停放及充电。帮助提高城市综合治理和城市智慧交通管理水平。


中国电信


利用AI+大数据可视化平台+IOT物联网设备,研发电动车安全监管平台,构建智慧管理体系。该系统可以将住宅小区内的电动车纳入“一屏统览”的可视化监管网络实现充电过程中安全隐患的信息化管控,并通过平台将车辆服务监管单位、业务流程、人车信息等数据一并纳入平台综合管理,实现电动车安全管理网络化、可视化,为智慧安全用电和电动车安全监管提供支撑。此外,平台通过AI摄像头构建视频资源池,智能识别电动车违规行为,联动处置流程形成“监测—上报—处置—反馈”的闭环体系,同时开通居民举报通道,让安全治理覆盖每一个角落。


中国移动


以中国移动物联网开放平台为根基,融合NB-IoT网络、北斗定位、5G专网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建立统一电动车综合管理平台。该方案通过把各地已上牌的、符合要求的车辆信息和轨迹(RFID存量和每日增量)接入平台。在电动车的动态管理方面,开放接入城市各类电动车辆,向各政府监管单位提供城市电动车出行大数据平台、电动车上牌管理、违章查询等服务,为疏导电动车的出行管理提供宏观决策支撑。在电动车充电桩布局和监控方面,接入城市电动车充电桩地址分布和用户充电信息,帮助政府部门和小区管理人员了解城市充电设施分布情况、电动车安全充电情况及电瓶过充、高温等异常状态,同时结合电动车出行大数据分析和充电设施分布,指导电动车充电桩安装。在规范停放方面,接入智慧电梯传感设备,远程监管电动车因入楼入室充电和停放带来的自燃消防安全隐患。


二、监控预警:筑牢电动车安全防护防线


电动车已经成为众多家庭的资产之一,车主为避免车辆被盗窃或损坏,常选择入楼、入室停放和充电。不少电动车在楼梯或者电梯内自燃,爆炸诱发的惨案历历在目,给社会敲醒了安全警钟。运营商通过AI识别、设备联动等技术,构建全场景监控预警体系,从源头规避安全风险。


中国联通


通过对加装在电梯内的摄像头,进行AI智能学习算法技术,能够精准识别各种类型的电动车。当电动车入电梯或者楼梯时,智能感知设备就会发出警告,电梯门无法关闭,楼梯门也无法打开,直至电动车退出才能恢复正常,有效避免了因电动车入楼停放和充电而引发的安全隐患。同时和各级政府积极部署智能违法抓拍监控,实现重点路口24小时无死角覆盖,研发先进AI识别算法,可以精准识别12类违法行为,从而提升电动车头盔佩戴率,和减少电动车违规行驶带来的道路拥塞,共筑提升安全底线和交通效率。


中国电信


通过对视频监控进行AI识别和算法判断学习,可以全天候,多方位,实时的识别与监控电动自行车停放的合理性和充电场所火情预警情况。

监管部门通过大屏,可一览所有充电场所分布情况及安全隐患实时情况等,通过APP、微信、短信、电话多种渠道,让物业人员随时随地处理监管任务,大大提高日常巡查的效率和效果。针对城中村区域,在出租屋楼栋入户大门安装电动车入户监视报警系统,以AI赋能实现全天候、全时段精准排查,当住户想推车进大门时,AI分析技术自动识别预安装在电动自行车的RFID标签,随即触发警报发出警告,并语音劝告用户不可将电动自行车推入室内。

同时,平台也会向客户端发出报警信息,收到信息后可根据报警信息精准排查,并能通过客户端可视化实时监测、历史回溯等数据进行分析预防。若没有识别到电动自行车的RFID标签,AI分析技术将自动监测视频图像中的电梯间、楼道、走廊等区域,判断是否有电动车进入。对电动车充电场所安全、规范停放、入户入梯等场景进行多方位实时的智能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


中国移动


推出了面向电动车违法违规行为的AI交通劝导方案,依托AI高清摄像头的动态捕捉,联动AI算法和识别与语音能力。

可实时识别骑行人员的超速、超载、违规占用非机动车道行驶,不戴头盔等违规违法行为,并同步通过音响播放劝导语音进行提醒;同时,系统在后台对违规违法行为数据进行记录建档与累积汇总排名,交警部门根据识别出的高频违法行为可以总结其发生的规律,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和预防策略,提升宣传教育的效果。

减少了人工巡查频率,实现了电动车违规违法的可视化分析管理。系统对劝导、执法行为实现留痕、可追溯管理,为相关单位开展后续的精准宣教、行为分析,为治理评估与执法的公开透明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在预防电动车进入电梯问题上,依托移动的“千里眼”智能视频监控解决方案,对电动自行车入梯行为进行AI智能识别判断,若触发判断机制将及时联动电梯控装置阻断运行。物业及消防部门通过“千里眼”云平台实现电动车停放合规性的可视化监管,提升管理效能。


三、充电保障:破解电动车安全充电难题


电动车在充电过程中容易处于一种“无人看管,无人监控”的真空状态,会因电池老化、充电器过载等,导致电动车自燃,埋下安全隐患。运营商结合物联网传感、智能管控技术,针对小区、城中村、工业园等场景,打造安全、可控的充电保障体系。


中国联通

打造集大数据、5G、AI智能监控等技术,配备有烟感报警器、喷淋灭火装置、等设施的智慧充电棚,对电瓶车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当发生火警预险时,通过短信、电话、微信通知小区或园区安保人员及管理人员,实现火情的早期处置。同时该智慧充电棚具备定时断电、充满断电、防雷防水、短路保护等13项保护机制,还能实时监控电动自行车的充电状态,通过检测充电器充电时的电流,来判断该车辆是不是拼改装电动自行车。如果发生充电功率异常或功率太大的情况,将自动断电并发消息给车主,可有效防止拼改装电动自行车充电或使用同一电源为多辆电动自行车充电的风险隐患,充分保障充电站及周边住宅的安全。


中国电信

城中村“握手楼”密集,人口密度大,在不能入室充电的情况下,室外集中充电就自然的成为了安全隐患的高发区。为此,中国电信针对室外集中充电设备安装热成像检测仪、温感摄像头、AI摄像头等设备,对充电和停车区域因线路、电池老化、违规充电导致的自燃和火情隐患进行有效预警。一旦监测到现场温度超过阈值,就会触发告警信息并发送至平台;AI摄像头则会同步检测现场是否产生火苗或烟雾,若检测到现场产生火情,则推送告警信息至属地管理人员,争取第一时间前往事发地排查处置;如在指定时间内未处理,则进行外呼强提醒,尽可能的把灾情的种子扼杀在摇篮之内。


中国移动

针对城中村、小区、工业园等集中停放的充电区域,中国移动以物联网、云计算、边缘计算、5G专网等核心技术精心打造了云充电服务“和易充”产品,采用智能摄像机、温度传感器等智能传感终端组合。全天候、全方位监测电动车充电情况,利用“平台+连接+终端”实现电动车充电的远程集中管控。一旦电池发生过压、过流、过温、漏电等危险情况,云平台将停止充电,并通过电信,电话,小程序和APP推送等,把消防预警信息同步通知所属区域消防负责人和电动车用户,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处理事故原因,尽可能的杜绝消防安全隐患。



近年来,运营商依托自身庞大的数据根基和全面的数字综合技术,打造信息化、智能化、可视化系统助力城市治理,既是切入泛政企业务的重要路径,也是经营思路转型和升级的一个信号。这点在三大运营商2024年年报披露的政企业务收入数据中可得到印证:中国移动政企市场收入2091亿元,同比增长8.8%,占服务收入比重23.5%;中国电信政企市场收入1466亿元,同比增长5.5%,占服务收入比重30.4%;中国联通政企收入824.9亿元,同比增加9.6%,占服务收入比重24%。


由此可见,运营商助力整治电动车“围城”,既是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城市治理的必然选择,更是其突破自身传统业务边界、打破陈旧行业生态枷锁的关键一步——通过扎根民生场景、输出技术能力,运营商不仅为城市治理提供了数字化方案,也为自身打开了从“管道服务”到“价值共创”的新增长空间。




更多资讯及合作敬请垂询我们:
电话:020-22263635
邮箱:selection@smr.com.cn


分享
赛立信集团总部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体育东路116号财富广场东塔18楼

电话:020-22263200,020-22263284

传真:020-22263218

E-mail:smr@smr.com.cn



                
赛立信旗下网站
关注赛立信
免费咨询顾问一对一服务
请留下您的电话,我们的咨询顾问会在当天(工作时间)直接和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