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广播市场发展与经营转型思考
2021-09-10   |   发布于:赛立信媒介研究


一、近30年中国广播市场发展特点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广播市场发展表现出了几个十分明显的特征,这些特征在30年多不同发展阶段相互重叠、交错,产生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我们按照时间划分,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区间与特点——


高速发展的30年 (1991-2020)   


上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电视的普及,广播媒体遭遇了巨大的危机,甚至广播业界也不断发出广播能否生存下去的疑问。 但是,80年代中叶“珠江模式”诞生,广播媒体改革之风越刮越盛,广播电台为“自救”作出的努力逐步取得成效。 从90年代开始,中国广播收听市场在经历过低谷后触底反弹,并且在接下来的30年中紧系着时代变革而高速发展起来。


分分合合的20年 (2001-2020)


之所以有这样20年的“分分合合”,归根结底还是管理体制问题,也就是“广电合并”问题。 进入21世纪以来,“广电合并”及后来的“全媒体融合”的体制改革一直伴随着广播媒体。 从广播电视分立到广播电视集团,从集团再到广播电视(总)台,期间有些台实行广播传媒中心与电视传媒中心各自独立运营模式,以及近年来有些地方将广(播)、电(视)、报(纸)合并,各种形式的“分分合合”,一直持续了近20年。 在这个阶段中,广播收听率数据业务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市场爆发式增长的15年 (2003-2018)


2003年是“广播年”,这一年成为广播市场高速发展的一个新起点。 2003-2018年,伴随着私家车快速进入家庭,广播广告市场产生了爆发式的增长,从最初的全国广播广告营收不足50亿,到2018年广告营收总额超过150亿,广播广告总盘子迅速扩大。 虽然期间因为限制医疗广告及后期新媒体冲击等影响暴露出一些窘境,但中国广播广告市场在这15年间,着实向前迈进了坚实的一步。


迷茫的10年(2011-2020)


从2011年起,“媒体融合”这一课题开始困扰着广播界。 媒体融合具体是指什么? 互联网会对广播产生哪些影响? 传统媒体怎样与新媒体融合? 全国广播界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长达十多年的探索、争论和实践。 随着我们对这些问题思考得越来越深入,就越清楚发现媒体融合其实是一个“伪命题”——互联网是更甚与工业革命的技术革命,实际上就是全新且快速迭加的技术或工具。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当互联网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整个社会生产和我们的生活中,广播媒体自然离不开互联网。 实际上,广播媒体真正需要明晰的,是如何运用好互联网为未来的广播形态铺路。


蓄势待发的5年(2016-2020)


如前文所述,广播媒体在这些年遇到了诸多各种各样的困难,这些困难大多并不是由于广播自身引起的,而是因社会与市场变化所致。 在广告领域,近几年来,市场疲软席卷全球,广告市场增长减缓,而依托互联网形成的各类新媒体抢占了越来越多广告资源,严重挤压传统媒体包括广播媒体的生存空间。 在这个过程中,广播人不折不挠,不断探索和实践传统广播与互联网“联姻”的模式,期间有磕磕碰碰,有跌跌撞撞,也不乏成功的案例。 多年的厚积薄发,造就了今天新广播媒体的蓄势待发。


二、新广播市场的形成

广播媒体经过一轮合并与融合后,形成了当下的“新广播市场”。 新广播市场与传统广播市场相比,在保留广播媒体固有特性的前提下,基于互联网时代的传播需求产生了许多变化,表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保持国家媒体的喉舌功能

在互联网的推动下,社会与市场环境大幅改变,新媒体虽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但广播等传统媒体依旧是国家媒体,它的喉舌功能不会改变。 尤其在互联网信息传播纷繁复杂、缺乏统一性与权威性的情况下,广播作为传递党和国家声音的主流媒体之一,其地位依旧十分重要。

立足全媒体,打造多元化产品

广播所打造的全媒体多元化产品,是较传统广播而言做出的极大改变。 全媒体语境下,广播不再是单纯的声音媒体,也不再是只需要有好主播、好内容、积极互动就可以满足用户需求。 如今已经是“声”与“像”乃至“图文”并茂的时代,这催促着各大广播电台不断打造更多元化的广播产品,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融媒体传播矩阵,从微信、微博、头条,到抖音、快手,广播人均有涉猎,努力向“全能型”选手成长。

集中管理与分散经营

现今许多省市进行广播电视台乃至报纸、杂志等多种传统媒体合并,成立为一个大而全的传媒集团进行集中管理。 但是,实际上,各媒体基本上还是分别、独立经营的,广播媒体通常以频率或事业部的模式经营,这就产生了“广播还是广播”与“广播不是广播”的问题。 全国的广播电视台或广电报传媒集团大多实行扁平化管理,广播仍旧依托广播电台或频率为主阵地进行经营。

官媒与市场的博弈仍在继续

官媒与市场的博弈长期以来都存在。 广播作为官方媒体具有很强的权威性,以8月初官媒评电子游戏为“精神鸦片”,导致腾讯股价暴跌的事件为例,官媒的喊话与时评、对某一类产品的鼓励或批判等等,都可能造成对应的产品市场“抖三抖”。 但另一方面,官媒自身也要俯下身子做市场,也要经营创新,布局自己的市场化路线。 如何长久保持、发挥自身的权威性优势,如何选择自身的经营方向,把握弯下腰做市场的“度”,是广播媒体一直面对着且往后也必须面对的问题。

三、对新广播市场经营转型的思考

无论媒体市场如何风云变幻,广播依旧保持国家媒体、官方媒体的定位,依旧是有政府编制的国有事业单位。 作为党和国家的喉舌,在媒体资源上具备其独特的竞争优势。 我们始终相信“广播不会死”,面对当下的市场低谷,广播需要的是一条成熟稳定的转型道路,是一个新时代下的发展契机。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的是,广播从前的许多合作商家,如今部分转投其他媒体,部分则逐渐式微,不再有余力投放广告,单靠以往的积累已无法支撑大多数广播电台的营收,而新广播市场的经营仍旧有赖于自身的挖掘、拓展。 目前,大多数广播电台采用着扁平化的经营管理模式,以事业部或频率为经营主体,各自分工,尝试打造面向市场的多元化、以音频为主的全媒体产品。


面对新广播市场,广播电台需在垂直细分领域发力,而对于“垂直化”的打造,目前主要可着力于三大方向:


 经营主体垂直化

如将广告投放深入到各频率乃至各个工作组、栏目组,令上至下都熟悉广告流程,以更好的辅佐经营管理。


二 内容垂直化

即摒弃大而统的节目内容,对内容进行深挖与细化。 如汽车类节目可以专注于汽车维修一个方向,再向下延伸4S店探店、会员服务、优惠获取等等。 以此类推,令节目在其所属的领域内树立起专业、实用、有内涵的品牌形象,从而获得更优质的市场资源,最终实现资源整合,乃至自身经营平台的搭建。


三 市场垂直化

即对用户、渠道的深耕,将单一节目中引申出的用户需求、相关产业到市场状态等各个要素打通,形成自己的专营渠道。 当广播电台稳抓住这些渠道时,便完成了市场垂直化转型,对市场有了一定的主导权与话语权。


此外,持续凸显广播媒体所具备的官方形象优势,拓展与政府合作的新形式,是时下广播媒体值得重点强化的路径。 以2020年抗击新冠病毒疫情为例,尽管各地均采取了严密的防控措施,但仍不断出现疫情危机。 虽然国家及各地方政府采取得力措施疫情基本上都能在1-2个月得到控制,当地的生产生活秩序很快便能恢复原状。 但是,在疫情平息后的较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仍然会带着有色眼镜看待该地区。 广播等主流媒体若能及时洞察此类宣传需求,把握公信力优势,制作成熟、完备的全媒体宣传方案,帮助更多人了解疫情后的真实情况,助推观光旅游业振兴,相信不难与政府机关等实现更紧密的政务宣传合作关系,拓宽新广播市场的经营方向。 当然,广播媒体与政府部门的合作模式和渠道还有许多,在此无法一一列举。


广播难的话题说了许多年,广播转型也推进了许多年,广播在夯实基础的同时不断突破着传统桎梏,不断适应着新时代的潮流,发力于体制改革、内容深耕、营收创新等方方面面,充分调动自身的可能性,挖掘出全新的经营发展道路。 新广播市场的蓝图已徐徐展开,等待更多广播人循序推进,深入挖掘、大胆尝试,逐步构成广播在全媒体、智媒体语境下的新生态。


出品:赛立信媒介研究丨作者:黄学平 责编:李倩宇   | 审核:佘晓珊

分享
赛立信集团总部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体育东路116号财富广场东塔18楼

电话:020-22263200,020-22263284

传真:020-22263218

E-mail:smr@smr.com.cn



                
关注赛立信
免费咨询顾问一对一服务
请留下您的电话,我们的咨询顾问会在当天(工作时间)直接和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