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郑州人民广播电台党委书记、台长 葛向阳
一词贯穿广播媒体发展的始终。
创新之路既要有互联网的融合,同时又要坚持传统媒体的责任。
我在电台工作二十多年,体会最深的是:
城市广播媒体在做好传统广播的前提下,首先需要加快媒体融合的步伐,加大品牌推广的力度,提高本地化服务的能力,降低运营成本,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场竞争中获得发展。
车联网来临之时,互联网出现不少唱衰广播媒体的言论,广播是否也会像地面电视频道一样面临生存压力?
我觉得,只要移动互联网不能有效占领机动车的多媒体系统,传统广播不用太担心。
但是,坚守传统广播媒体的传播优势是广播生存的不二法门,深耕本地新闻资源、强化对受众服务,围绕品牌频率、品牌节目、品牌主持人,通过各种线下活动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弥补传统广播影响力的不足。
1.微创新对节目进行迭代优化
郑州电台在提高节目影响力的同时进行微创新,不断地迭代,但不是完全颠覆。
根据收听率调查对广播市场的科学分析,顺应受众需求的变化,定期对节目进行优化组合。
郑州电台在年底和年中各有一次大的节目提升规划,所有的频率步调一致地去做,调整的比例大概是全频率节目的1/3。
在改版中提升优势资源,重点打造一批有潜力被听众所认可的节目,依靠品牌节目带动整体品牌质量的不断提升。
郑州电台经过几年的微创新,旗下五套频率在郑州市场上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例如,郑州文化娱乐广播通过几次迭代的微创新,将该频率午间的《登陆918》打造出来,成为全频率收听率的榜样。
据赛立信的调查数据显示,郑州电台在郑州地区占有50%的市场份额,收入也不错。
2016年上半年郑州台创收七千多万。
2.“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
(1)为何要“借船出海”。
广播媒体传播的特性决定了广播和移动互联网的融合没有障碍,而互联网传播的特点在于技术更新的速度快、成本高。
作为城市广播媒体,独立开发互联网音频产品,从技术人才到资金实力都面临极大困难,所以,广播媒体选择借船出海,打造自己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媒体矩阵平台,未尝不是城市电台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一条路子。
一是借助成熟的社交媒体扩大节目的影响力。
虽然微博微信的用户数据都不在电台手里,但是,由于有户数的问题,在这些社交媒体上开设媒体的公众号等发布账户,能迅速将内容传播出去,提升电台自身内容的影响力。
如郑州电台在微信上拥有115万粉丝,这个用户群体是传统广播用户的补充。
二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发门槛高。
郑州电台很早就开办网站,开发手机APP,由于投入不足,技术落后,APP占据手机内存大,收听耗费流量多。
2015年3月8日,郑州电台和蜻蜓FM合办地域性网络音频聚合平台“蜻蜓·河南”,郑州电台占股55%。
APP上线以后,传播渠道大为提升,用户数据也能掌握在频率手里,对用户收听情况进行分析。
如郑州新闻广播在蜻蜓上30天的收听人次达到180万人次,郑州经典音乐广播能达到100万人次。
(2)要有“造船出海”的勇气。
城市广播作为地方主流媒体,他的宣传功能已经不只是流媒体的传播一个方面,而是全媒体的传播。
但是,借用社交媒体进行新闻信息的发布,总是将自己放在他人的管制之下,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很有必要建立自己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平台,将所用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郑州电台和中华网合作开发了“会面”APP,弥补了在新闻传播上的不足。
3、“看得见的广播”是不是广播的方向
(1)传统媒体需要新鲜感的冲击。
广播是依靠听觉存在的媒体,这既是广播的优势也是劣势。
在互联网传播上,音频的优势处于是很小的,尤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除非是在特殊的场景下,比如车上、跑步等,不能用眼,或不想用眼来接受信息的时候。
人一般习惯视听一起,视频还是有很大优势,因此,很久在广播界就提出办“看得见的广播”。
当时,的“看得见”主要是指广播主持人走到台前的活动现场。
随着技术的发展,视频直播是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成长,也让广播轻松搭上视频直播的快车,神秘的广播直播间同步展示到受众面前。
广播节目的视频化让听众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的链接,一键点击就可以看电台的直播间是模样、你喜欢的主持人形象。
以郑州都市广播的直播间为例,借助第三方的直播软件观看直播间视频的听众已经累计有200万。
对于广播的视频化也有不同的声音,因为,广播作为传统媒体有他独有的传播规律,增加视频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受众对音频的依赖,破坏了声音媒体营造的现象空间。
这样的广播媒体与视频的融合能持续多久暂且不论,但至少能够给受众一种新鲜感,同时,对原有音频受众的分流并不明显。
(2)“广播视频化”的改变能够带来更多的经营收入。
优势广播频率的受众规模在媒体激烈竞争的环境下非常珍贵,在不破坏现有传播的情况下,拓展视频受众市场可以算作传播的增量。
传统广播的视频化不只能够给受众带来新鲜感,同时,对于广告主也是一种新鲜的尝试。
很多产品宣传很难用音频完全说清楚,但是,视频的展现就非常直接,比如房地产项目,音频描述环境再好,也没有视频、图片有说服力。
郑州都市广播有一个关于地产宣传的案例:
A房产商的五星级度假酒店的楼盘建设在大山里,从郑州驱车要走三小时,风光不错,曾做过多次宣传,销量并不好。
后来委托郑州都市广播在传统广播节目中做宣传,预告《DJ看你的》视频24小时的真人秀直播,全程直播主持人在酒店生活的全过程,包括:
练瑜伽、游戏等,取得极佳的效果。
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城市电台作为一个区域性的广播媒体,如何在众多的媒体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受众信赖,争取频率的最大影响力,是每个城市台在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扩大媒体影响力实际上是打造有实力的媒体,吸引受众形成持久的关注度。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内容品牌和渠道创新各有优势,但从现实可能性上分析,内容品牌还是城市主流媒体的根本。
从先后顺序上,广播的品牌建设应该遵循先频率,后栏目、主持人。
在某些具体的环境中,或许主持人个人的IP价值更大,但是,个人价值的风险性也要大于频率、栏目。
1.塑造品牌从频率开始
品牌在媒体竞争中不可或缺,比起视频媒体,音频媒体塑造品牌需要的时间更长。
城市广播主要是区域性传播,频率品牌的推广成本不高,并容易产生价值。
郑州电台没有交通广播,我们就将郑州都市广播的定位转向服务郑州市的交通出行,在节目中主推“实时路况,郑州品牌—汽车912”,经过十年的打造,目前,根据赛立信的数据,这套频率在郑州市场的车载收听率第一。
郑州新闻综合广播多年来的定位是综合类广播,从2006年开始,转型为以热线谈话为主的新闻频率,频宣是“24小时新闻谈话台”,从2009年开始,在常规收听率调查数据中一直保持第一的位置。
2.公益类活动更有益于品牌提升
活动已经成为广播媒体的常态工作,更是融合营销的标配。
由于受移动互联网冲击和整体经济形势的影响,广播硬广本身的影响力、对客户的吸引力都有所下降,为商家定制线下活动成为争取广告收入的重要砝码。
在办活动方面,广播相对于报业等具有一定优势。
既是这样还需要对全员认识的强化。
目前,郑州电台对各频率的公益活动、商业活动有指标要求,每周上报线下活动场数,季度对活动总体场次、影响力等进行考评。
郑州都市广播每年的商业活动不低于150场。
商业性活动能带来不菲的创收,但是对于媒体品牌的塑造上作用是有限的,而公益性活动的价值更大。
单拿中华传统的戏曲来讲,他和传统广播媒体合作的时间很长,广播媒体拥有大量珍贵的视频、音频和专业的人才,广播人要坚守这些资源并把它打造成品牌。
郑州电台近十年时间,寻访河南戏曲老艺人,访问了三四百位老艺人,留下来大量珍贵的口述戏曲和口述艺术史资料。
在此基础上,郑州电台建立了一个河南戏曲声音博物馆。
做这项工作的原意是出于一份责任和担当,传统广播媒体应该在文化传承上多做投入,但现在看来,这项工作形成了品牌,带来了无限价值,包括美誉度和实实在的创收。
在品牌塑造上,公益活动更有价值,需要抓住一些重要节点。
比如,郑州文娱广播集全频率的力量坚持关爱留守儿童的“童在蓝天下”公益活动;
郑州新闻广播一直以来都在打造公益品牌,在全国助残日组织给盲人讲电影,在儿童节,组织爱心企业为脑瘫儿童捐赠纸尿裤。
2016年安阳遭受暴雨灾害,郑州电台新闻广播第一时间准备资金和物资赶往灾区,社会传播效应为广播媒体评价加分,对塑造频率品牌具有很强推动作用。
3.珍惜栏目品牌,打造主持人头部IP
(1)珍惜已经有岁月积淀的品牌栏目。
在广播媒体的品牌塑造上,栏目是介于频率和主持人之间的重要环节。
郑州电台坚持每两年评选一次“十佳栏目”,通过这样的评选平台对优秀栏目进行进一步的品牌化打造。
品牌广播栏目需要稳定的长时间积累,因此,对于品牌栏目要倍加珍惜,不要轻易因为改版等将已经形成品牌的栏目损失掉。
一个传统广播栏目要像成为品牌最大的障碍是时间,如郑州文娱广播计划打造午间节目《登陆918》,大约花费了近两年时间。
郑州电台开办时间超过20年的栏目就有《郑州早新闻》、《今夜不寂寞》、《早餐可乐》、《空中老年宫》、《都市沸点》、《小铃铛》等,超过10年以上的有《百姓热线》、《交通互联网》、《音乐方向盘》、《新闻有话说》、《亲子课堂》等一大批节目。
(2)情感、服务类主持人更容易成为IP。
栏目的品牌价值不只有开办时间一个考察的维度,由于主持人的更换、节目时间的调整等多种原因,有的节目很可能丧失当年的影响力,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打造主持人的品牌更快速。
有人说:
广播电台的硬件是主持人,广播电台软件是主持人的表现。
我认同这个观点,这充分说明了主持人对于广播媒体的重要性。
以下两个方向是比较容易成为主持人IP的方面,一是情感教育类专家型主持人,如情感夜话型专家主持,这类主持人需要有咨询师等专业素养和资质;
服务类的专门专家,如亲子教育专家,郑州台的荻兰已经从主持人,升级为情感教育专家,并且已经出版这方面的专著。
二是服务类专家主持人。
郑州都市广播把主持人岳教授(岳涛)打造成汽车专家,多次以他的名义举办汽车团购会,销售金额都在一千万以上。
郑州经济广播将主持人王宁打造成为房产专家,每个月王宁都要举办一次地产论坛。
(3)品牌栏目、线下活动是快速打造主持的有效平台。
主持人是广播的核心,对优秀主持人要有特殊的激励政策。
郑州台每两年举办一次“首席、十佳主持人”评选,首席主持人可以享受台长待遇,十佳主持人享受频率付总监待遇。
每一年举行一次针对三十五岁以下主持人的“广播之星”的比赛,优胜的年轻主持人可以获得外出进修、晋级、休假等奖励。
优秀的年轻主持人可以及时调整到品牌栏目,让栏目的价值快速转移到主持人身上。
通过线上线下活动融合打造主持人IP,提升频率的影响力。
郑州电台主持人张弛入台两年时间,唱歌是这个年轻人的特长,号称“东区刘德华”。
张弛一直有个愿望,希望能办成一个音乐会,频率就出资为他宣传,呼吁听众买票支持年轻主持,并且会将票款捐赠给希望工程,经过一个月的筹备,最终,张弛站在了绚丽的舞台中央,现场观众超过1500人,在网络上更是有超过二十万网友关注。
传统广播必须和新媒体技术相结合才能真正找到未来的出路,广播同行应该都在各个平台试验着不同的融合方法,融合是任何一个媒体都无法回避的,围绕融合,当下广播需要思考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广播能否跟VR合作,沉浸式环绕声,包括未来有可能取代微信的新的社交方式等等。
基于此,我们时刻要关注互联网的革新和进步,但是广播作为传统媒体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音频是广播的立身之本,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绝对不能完全抛弃广播自己的特色,仍然要坚持内容为王,做精音频广播,充分发挥好传统广播的本地化、互动性、伴随性这些特点,才能不断地赢得移动受众,赢得广播的未来!
本文根据葛向阳先生在2016年赛立信客户年会的演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