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音乐节:浙江广电如何用音乐节“解锁”文旅融合新玩法?
2025-02-27   |   发布于:赛立信

导读

自后疫情时代开启,人们对户外出行与活动的热情空前高涨,其中户外音乐节备受青睐,在中国迎来井喷式发展,成为潮流娱乐的风向标和社交互动的新舞台。

在此,我们将连续推出“数动音乐节”系列内容,网罗近几年音乐节数据、用户画像、经营策略,深入分析研究全国及广电行业内户外音乐节发展趋势,找到音乐节策划、推广及举办的点睛之笔,为您提供海量案例参考。

上期为大家分享广播电视台户外音乐节如何成为城市文化的新引擎与创新融合的典范其中提到了广电中举办相对大型且成功的户外音乐节案例分享。本期将深入剖析氧气音乐节的成功之道,为行业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创新模式:打破传统,拓展边界

杭州氧气音乐节由浙江广播电视集团于2013年创办,每年吸引大量粉丝参与。经过十一年的精心打造,超50万人直接参与,辐射千万用户,氧气音乐节已经成为浙江第一原创音乐节品牌,形成了包括氧气森林音乐节、氧气山水音乐节等多个子品牌,氧气IP矩阵初具规模。

氧气音乐节的创新之路始于2020年。当时,音乐节推出了全新的演出品牌“氧气音乐季巡演”,这一举措打破了传统音乐节需要购买门票才能入场的限制,极大地降低了参与门槛,吸引了更广泛的受众群体。这种创新模式不仅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和参与音乐节,还为音乐节的传播和推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2023年,氧气音乐节进一步拓展创新边界,推出了数字藏品“氧气宝宝”。这一数字藏品上线后迅速引发超过100万次曝光关注,并在800多个社群中广泛传播。数字藏品的推出不仅为音乐节注入了新的活力,还通过数字化手段进一步扩大了品牌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联动资源:构建多元破圈的传播新样态

氧气音乐节的成功离不开浙江广播电视台强大的媒体资源和宣传策略。为了最大化提升音乐节的影响力,氧气音乐节采用了多元化的传播手段,构建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传播矩阵。


在宣传推广方面,氧气音乐节推出了两天10小时的直播活动,观看、留言、转发量累计突破2000万次。#氧气音乐节#话题累计阅读量达到1.8亿次,单日话题最高浏览量达2500万次。这些数据不仅展示了氧气音乐节在社交媒体上的强大影响力,也反映了其在年轻用户群体中的极高关注度。

除了社交媒体的传播,氧气音乐节还通过及时拆条推送现场精彩画面,联动30余家中央和省市主流媒体报道、转载转发现场情况,累计阅读观看量超过8000万次。这种多平台、多渠道的传播策略,不仅确保了音乐节信息的广泛覆盖,还进一步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为了更好地呈现音乐节的盛况,氧气音乐节还设置了“氧气现场”“氧气星光”“高光时刻”“氧气年历”等精彩板块。这些板块不仅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观看体验,还通过多样化的视角和内容,进一步增强了音乐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文旅融合:打造城市文化新名片

氧气音乐节通过与地方政府及文旅部门的深度合作,成功突破了传统音乐节的局限,拓展了其文化与经济价值的边界。以与慈溪市文旅部门合作打造的“氧气森林音乐节”为例,这种合作模式不仅实现了音乐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更通过文化赋能旅游、旅游反哺音乐的双向互动,为音乐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创新思路。


借助音乐节这一平台,浙江的传统文化、自然景观以及城市魅力得以全方位呈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和感受。这种文旅融合模式,不仅为音乐节的长期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更为城市的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活力,成为推动地方经济与文化协同发展的重要引擎。

氧气音乐节通过推出“氧气音乐季巡演”、数字藏品“氧气宝宝”等创新举措,打破了传统音乐节的限制,拓展了音乐节的边界。文旅融合是音乐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氧气音乐节通过与地方政府和文旅部门的合作,实现了音乐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为音乐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多元化的传播策略是提升音乐节影响力的重要手段。氧气音乐节通过多平台、多渠道的传播,构建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传播矩阵,确保了音乐节信息的广泛覆盖和高效传播。


-END-


出品:赛立信融媒研究院

整理、审核:曾婷婷

责编:李倩宇

分享
赛立信集团总部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体育东路116号财富广场东塔18楼

电话:020-22263200,020-22263284

传真:020-22263218

E-mail:smr@smr.com.cn



                
关注赛立信
免费咨询顾问一对一服务
请留下您的电话,我们的咨询顾问会在当天(工作时间)直接和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