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融合发展研究之广电全媒体矩阵如何稳中创新
2024-11-07   |   发布于:赛立信



随着5G突破,AI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加速落地,“元宇宙”、“AIGC”“智慧媒体”、“数字化转型”等新概念涌现,加上移动互联网社交平台和短视频平台等新兴媒体崛起,用户对资讯及视听内容的获取渠道从单一渠道变成多平台选择,进一步冲击传统媒体发展,传统媒体作为主力军,要在互联网战场中占据主要位置,必须对自身领域创新转型,因而,在国家相关政策指导下,主流广电媒体开始探索“互联网化”转型路径,以新一代大数据技术赋能,向智慧型广电方向发展,持续提升自身传播力及影响力。

早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便指出:“要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推促传统媒体开展探索媒体融合。

之后在“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更是对媒体融合再次提出新的要求:“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党的二十大报告又指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

在媒体融合过程中,广电媒体一步步做过多种尝试,如:

紧跟网民使用偏好,在微博、微信、抖音、小红书等内容聚合平台搭建广播媒体的官方账号,将广播、电视等内容资讯简单转换成图文形成多平台传播渠道;

建立融媒体中心,秉持“移动优先”的“互联网+”融合思路,开办广电APP,创建专属的传播通道;

紧跟因疫情而盛行的“直播热”潮流,开创把“传统广电录制棚”搬到大众视野中的视频直播形式,广播收听也朝着视听化发展;

在媒体浅层融合到深度融合打造全媒体矩阵的过程中,广电朝着“内容为王”垂直精细化模式探索,结合之前尝试,搭建多平台传播矩阵,结合自身资源,整合多方、跨区域资源,把握热点、节点、传统广电节目内容、节目编排等,制定特色融媒产品,根据不同平台用户特点,使资讯获取、节目/音频收听等方面达到全媒体矩阵用户个人定制化;由此衍生出“媒体+政务”、“媒体+服务”等融媒模式,朝着智慧广电方向发展。

自“直播热”、“AI主播”等风向过后,广电开始沉淀发展,在广电全媒体矩阵应该如何在稳定发展过程中借力创新?


01突破原有惯性思维

突破原有惯性思维,从满足受众需求到用户洞察转变。目前从多地广电融媒实践案例来看,传统广播、电视排播无法满足用户在碎片化时间管理下获取内容的需求,提供给用户的内容选择有限;其次缺乏智能化数字化的用户互动机制,传统热线电话、评论留言点赞互动等方式无法保持与用户粘性,无法实现引流、用户沉淀、广告创收等流量闭环,容易面临用户流失困境。

当然广电机构中亦不乏做出突破、取得成效的案例,根据赛立信数据发现,中央台、河北台、四川台、江西台,河南台、山东台、云南台、贵州台等省级台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其中冀时APP、云听APP、四川观察、今视频、大象新闻、闪电新闻、动静新闻、七彩云端等头部广电自办APP下载量超过1000万+


其中“四川观察”已探索构建完整的互联网传播商业模式,提供融媒体产品传播运营、特色MCN账号达人池建设、微综微剧、全域整合营销在内的全链路品牌传播服务,为媒体深度融合探索完整的商业路径,实现多元创收。

河北广播电台自办“翼时”APP有两大“新颖”之处:一是“多”个新媒体号构建多模式内容运营矩阵。内容生产支持稿件秒级生成、视频一键生成,并可一键同步内容到客户端及其余数十个媒体平台,聚合优质内容源并实现内容价值变现;二是平台提供在线问政、 “知乎”模式互动问答,移动爆料、互动活动及积分模式、直播运营以及贴心的综合服务等功能,打造“媒体+”综合平台。

“冀时”APP不仅实现了客户端深度化的内容运营,更推动了用户交互社交体系的打造,丰富了用户服务终端体验。可见,在下沉用户市场中,保持用户粘性,留存用户比运营拉新更重要。


02坚持以“内容为王”,沉淀运营


内容、技术、用户、经营是整合发展趋势的四大关键词,是主流媒体持续推进融合发展的重点。正所谓“一手热度一手深度”,时事热点是机遇,内容深耕是根本,主流广电媒体以AI等新技术创新内容生产,强化“权威发布”公信力。

在疫情开放后,“直播热”风向已过去,目前未出现下一个新风向,广电要坚持以内容为王道,迎合“新生代网友”的移动化、网络化、碎片化、年轻化触媒方式习惯及共情点,打造深耕“新”模式,从单一的内容营销迭代为新品孵化、场景创新等。

例如5G智慧电台联合全国百家电台(融媒体中心)打造了一档基层调查研究类广播节目《账单里的中国》。“灯火里的中国,胸怀辽阔”,而“账单里的中国”是另一种真实可爱的万家灯火。

节目以小切口大主题、小人物大时代、小故事大道理,讲述基层中国故事,客观全面、立体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个普通的中国人为了幸福生活努力奋斗的精彩历程,描绘出一幅幅个人“小确幸”融入国家“大担当”的美好画卷。


03多元融合另辟蹊径

另外融合传统文化,结合新技术新形式,走“复古”文化输出之路,也是一个不错内容IP系列打造。例如2023年双节时点,总台及多个省级卫视发力长假特别编排,突出频道自身定位和优势,推出内容精美、形式各异的特别节目。

总台把中秋晚会搬上移动端,竖屏看秋晚,掌上过中秋。江苏卫视国庆中秋假期排播的节目充分发挥其在人文内容创作方面的优势和传统,推出《非来不可》《舌尖上的乡村》《你所不知道的水韵江苏》三档文化旅游类节目,在文化旅游类型创作中杂糅美食、文博等元素,融合乡村振兴、传统文化双创等内容,颇具试验性、开创性,让观众足不出户也可以在荧屏前感受诗和远方。

河南广电依托优质文化创意类节目内容,借助较高的传播力及品牌影响力,打造购物节、音乐节、生活节等独具商业价值的活动,带动线下活动产能。以《唐宫夜宴》为代表的节目对本地文化旅游资源的露出,带动用户自发“种草”,节目播出后,大批游客打卡洛阳博物馆、开封清明上河园等节目中出现的线下文旅景观,线上内容释放线下创意产业发展活力。

在融时代冲击下,广电需改变传统做法,在发挥国家“喉舌”作用的基础上,突破原有惯性思维,从满足受众需求到用户洞察转变,坚持“以内容为王”,做好节目内容的垂直化、全媒体矩阵深耕运营。

END


作者:广州赛立信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高级研究员 李静静

审核:曾婷婷

责编:李倩宇

分享
赛立信集团总部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体育东路116号财富广场东塔18楼

电话:020-22263200,020-22263284

传真:020-22263218

E-mail:smr@smr.com.cn



                
关注赛立信
免费咨询顾问一对一服务
请留下您的电话,我们的咨询顾问会在当天(工作时间)直接和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