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新纪元:平台化浪潮中的转型与发展
2024-06-12   |   发布于:赛立信

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及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广电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广电平台化作为这场变革的核心,不仅代表了技术进步和内容创新的趋势,更象征着广电媒体运营模式的重大转型。通过整合传统广播电视与新兴网络平台的优势,广电平台化正逐步构建起一个全新的媒体生态,以满足数字化时代用户多元化、个性化的内容消费需求。

当前,广电平台化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从内容生产、分发到用户互动等各个环节,都展现出了适应融媒语境的新态势。本文将深入探讨广电平台化的现状,分析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从单一到多元:广电媒体借力平台的转型之路

广电平台化是广播电视媒体在互联网时代的一场深刻的技术革新和业务模式转型,它通过整合先进的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构建起集内容生产、分发和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信息服务平台。这一过程不仅优化了内容的生产和分发流程,还强化了用户的社交互动体验,拓展了多元化服务,进一步提升了广电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数字时代的发展需求,构建起具有强大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传统广电模式主要依赖于“内容制作—频道播出—广告收益”的闭环体系,广电作为内容的生产者和传播者,通过制作各类节目吸引观众,并通过插播广告获取收入。这一模式下,节目内容的播放时间、顺序及受众覆盖范围限制较多,且观众参与度较低,反馈机制相对滞后。

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广电开始探索数字化转型之路,过程中遇到了众多难题,导致频道“停播潮”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官方网站发布的消息显示,近两年内已有超过130个频道频率被撤销,还有大量频道频率进行了调整与优化,以适应互联网时代媒体环境。

随着媒体融合步伐的加速,广电平台化通过广电+互联网深度融合的方式,不仅推动内容的多屏互动与即时分享,更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优化内容推荐算法,提升用户体验,以及通过社交媒体增强与用户的双向互动。

同时,社交互动平台的兴起为广电行业带来了新的生机,各地区广电综合广播、电视、报纸媒体的力量通过第三方平台(两微一抖等平台)+自办APP的模式实现全平台融媒体矩阵铺开。

在广电平台化推进过程中,选择与第三方平台(如微博、微信、抖音等)合作,是一种更简单、成本低的策略,可以利用其固有优势加速广电数字化转型并拓展受众,为未来进行自办APP搭建打下基础。利用第三方平台构建融媒体矩阵有六大优势:

(一)第三方平台庞大的用户基数,能迅速放大内容传播效应,尤其对年轻群体有较大的吸引力;

(二)利用第三方平台可以规避高额初始及运维成本,对于大部分电台经济效率上更具吸引力;

(三)第三方平台成熟的交互技术和算法支持,为广电内容提供了高效的分发渠道与多样化的展现形式;

(四)降低了市场探索的不确定性和试错成本,低成本投入利于创作内容迅速转向;

(五)借力社交平台的互动属性,增强用户参与度和内容的社交化传播,提升电台粘性与社会影响力;

(六)进入第三方平台与自媒体账号投放的内容竞争,推动内容和传播模式的持续创新,以适应多变的媒介环境。

广电入驻第三方平台的这一举措,不仅是一条自我革新的道路,也是对传统媒体转型路径的积极探索,帮助广电行业掌握了数字化转型的钥匙。然而,这只是阶段性策略,广电平台化的最终目标仍需打造聚合型自办APP,创建属于广电的媒体生态。自办APP,意味着全面掌控品牌主权,不受限于第三方规则。更重要的是,它构建了闭环体系,形成高度用户粘性,形成独有辨识度和忠诚度的媒体品牌,是广电媒体化进程中的战略升级关键一跃。


二、破茧成蝶:广电平台化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

美国著名媒体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曾说,“媒介即讯息”。广电平台依托于广播和电视媒体特有的内容框架,提供一系列丰富而多样化的信息资源。在内容权威性与公信力方面,广电媒体作为官方或半官方机构,长期以来积累了深厚的内容制作经验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了信息的真实性和权威性。进入融媒转型时期后,权威内容通过互联网迅速传播,能有效对抗假新闻和低质信息泛滥,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央视频”,即是权威内容与新媒体技术融合的典范。

在资源聚合与内容多样性方面,平台化使广电能够整合多方资源,包括但不限于影视制作、新闻报道、教育节目等,形成内容生态的多元化,满足不同受众的个性化需求,这种聚合效应,使得广电平台有底气成为一站式文化与信息服务的超级中心。

在社会责任与文化传播方面,广电平台凭借其广泛的覆盖能力和深入基层的优势,承担起传承文化、促进社会和谐的重任。平台化不仅能够高效传播主流价值观,还能为地域文化和少数民族语言节目提供更广阔的展示空间,如央视频专门开设“地方频道”专区,集纳全国各地卫视节目,便为地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全国性舞台。


图1 央视频“地方”专区


广电平台化的优势在于其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播出的安全性、终端的普适性、服务的综合性以及广泛的传播覆盖,辅以技术和政策的加持,为广电媒体在媒介竞争环境中保持独特地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尽管广电平台化在媒介融合与数字化转型的大潮中拥有上述诸多优势,但其在与商业平台的较量中也暴露出一些短板与挑战,亟待改进与突破。

据喜马拉雅2023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喜马拉雅依托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新技术创作有声书专辑,同比增长354%;同时平台自研TTS语音合成技术,进一步赋能创作者生产,实现高效、快速的内容制作与发布。

相比之下,广电平台可能更侧重于PGC(专业生产内容),审核流程严格,虽保证了内容质量,但也限制了内容的多样性和更新速度,在快速迭代和互动性方面远落后与商业平台的更新频率。而喜马拉雅平台年龄小于30岁的创作者占比45%,大量有活力、表达欲强的年轻群体通过创作完成自我价值实现,优质原创内容投稿量增长,由此又吸纳了城市白领、大学生等优质群体转化为忠实用户,整体形成良性循环。

而广电平台在内容生产中依旧将用户排除在内容生产链之外,内容分发未能实现智能推送,存在同质内容的情况。有可能陷入用户粘性降低,平台活力下降的恶性循环。


图2 喜马拉雅APP技术助力创作

(来源:喜马拉雅《2022年原创内容生态报告》)

目前广电平台化运营还处于发展阶段,需要进一步的创新和技术改进,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需求。广电平台需要积极完成自身互联网基因的再造与重塑,以用户为中心,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解决之道。


三、他山之石:广电平台化运营实证研究

社交媒体的不断的扩张和变化,都为广电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以南京广播电视集团(下称南京广电)为例,其在媒体融合战略中采取了创新性的“融媒体+”策略,推动媒体转型和经营转型。组织架构与机制方面,南京广电设立多个中心,推动一体化运行,强化新媒体矩阵建设。

融媒体新闻中心采用中央厨房模式,集约化内容生产模式,通过制播分离、项目化管理、公司化转型,以及独立核算等机制创新,激励团队创新创业,优化薪酬分配与绩效考核。

截止2024年初,南京广电在两微端入驻账号40余个,粉丝近千万;短视频端快手APP粉丝超400万人、抖音粉丝超1500万人。旗下MCN公司签约账号超三百个,触达数十个垂类领域。

牛咔视频是南京广电旗下以“云上南京”为战略定位的自办APP,通过牛咔号与基础城市服务打造多个特色频道,构建起覆盖全南京的一体化的政商发布及服务平台,满足用户多方面的需求。在内容上注重挖掘并传播南京特色文化,在技术上引入AIGC、创新车载模式等新技术提升用户多方面体验,打造出极具影响力的综合传播平台。


图3 2023城市媒体融合发展论坛暨牛咔视频5周年生态合作伙伴大会

又如河南广播电视台(下称河南广电)秉持着“移动优先、全面连接、融合传播”的原则,不断推进深层次改革,构建了一个以内容塑造品牌、借力移动互联网拓宽影响力的传媒新范式及产业新生态系统。旗下的大象新闻在包括抖音、微博等主流平台上积极拓展其新媒体版图,总共开设了超过160个官方账号,汇聚了高达1亿4千万的忠实粉丝群体。面向国际舞台,河南广电收获逾10万关注,影响力遍及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旗下大象新闻自办APP下载量超1.3亿,推出“四象计划”,采取官方流量与现金激励手段支持创作者,助力素人、专业人士、企业、政务单位等部门创作优质内容与权威发布。近年来,河南大象融媒体在人工智能(AI)领域的确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推动了媒体融合创新与产业升级。2024年3月7日,大象融媒启动了国内广电体系首个AIGC研究室暨产业孵化中心,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媒介创新,进一步完善内容输出和数字化平台化转型。


图4 大象新闻APP版面

展望未来,广电平台化发展正向着深度整合与创新的蓝海阔步迈进。纵使现在广电在平台化进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弊端以及阻力,但是相信随着对技术与模式的不断精研,广电平台生态构建将更加完善,如利用AIGC、沉浸式技术等,以用户参与式叙事,为用户创造新维度体验。

同时,广电平台还将进一步强化社会责任与公共服务,成为信息中枢,,提供更多跨屏、跨界的无缝体验与服务,形成媒体+的产业生态,赋能城市发展。广电媒体正从传统的传播者转向成为服务者,强化用户导向,提升媒体竞争力,在互联网时代继续乘风破浪。


蔡芷琪 黄馨儿

(作者系广州赛立信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研究员)

赛立信融媒研究小组出品

审核 | 曾婷婷

责编 | 李倩宇

分享
赛立信集团总部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体育东路116号财富广场东塔18楼

电话:020-22263200,020-22263284

传真:020-22263218

E-mail:smr@smr.com.cn



                
关注赛立信
免费咨询顾问一对一服务
请留下您的电话,我们的咨询顾问会在当天(工作时间)直接和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