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嘉宾:
湖北广播电视台 新闻广播事业部 副总监 周振玲
齐鲁工业大学经管学部(管理学院)双创教育中心副主任于力
赛立信数据资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黄学平
赛立信媒介研究有限公司运营总经理梁毓琳
台州市新闻传媒中心 交通广播节目部主任 潘海建
●现场嘉宾:
沈阳天一智合广告传媒有限公司运营经理大山
●连线嘉宾:
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广播中心经典947音乐频率总监 顾振立
太原广播电视台总编室节目管理科副主任李志磊
开场白
赛立信数据资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黄学平:
广播自踏入移动互联网领域,遇到了很多新的问题。“声音”是一个大的媒体概念,蜻蜓、喜马拉雅、荔枝等音频平台都在这个市场中参与竞争,摸索着声音媒体在移动互联网中的运营方式,并逐渐找到了可行的商业模式,实现了“音频”的盈利。广播人在近年来不断探索着融媒体的经营变现道路,探索着更成熟的商业模式与更多的发展机遇,这些其实都绕不开对音频市场当下盈利模式的参考借鉴,而这正是我们本次分享会所要讨论的主题。
赛立信媒介研究有限公司运营总经理梁毓琳:
在新媒体兴起之前,广播媒体的线下影响力尚可以说比较强势,但互联网冲击来到之后,广播媒体也从线下走到线上,尤其近年来,短视频对广播的伴随性优势带来较大冲击,广播的转型发展需求愈发急迫。在线音频行业的经验值得广播人借鉴,用互联网思维,重新做好广播融媒体的运维、经营,在此背景下《2023中国在线音频市场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音频报告”)应运而生,我们于其中研究在线音频的用户行为、商业模式、经营方式等等,并希望能令其为广播媒体的转型提供帮助。
Q:广播与在线音频市场的主要关联在哪?有什么具体的广播在线音频产品制作经验可以分享?
A:齐鲁工业大学经管学部(管理学院)双创教育中心副主任于力:
2015年,我出于个人兴趣进入了喜马拉雅平台,参与他的“攀登课程计划”并存量了一些音频,后来因为工作忙碌没有继续打理,但2022年我再次打开这个账号后,发现在我没有任何运营的情况下,我的音频播放量已经达到200万+,粉丝量也在不断增长,而这时的喜马拉雅平台也提供了主播的运营变现渠道,我在此基础上开始了创业,如今我们已有三四百位主播参与制作有声书,运营了多个账号,累计有10万+粉丝。
作为一个有声演播者,同时也是一个创业者、学者,在阅读音频报告并将其与广播媒体联系起来后,我意识到,这其中一部分数据背后其实是从传统媒体手里“抢”过来的市场,还有一部分是通过互联网创造的市场。如直播带货的前身应是电视购物,如今借助互联网的传播转变为了大面积的网红带货,广播媒体也在融媒转型后实践其中;又比如在“有声书”这一块,他的原创者不是喜马拉雅、蜻蜓,而是广播媒体,许多听众最早接触的有声书都是从广播中听来的,如今却是广播人在移动互联网领域需要重新转型探索的部分。
A:台州市新闻传媒中心交通广播节目部主任 潘海建
我作为一名从事广播事业十五年之久的广播主持人,一直关注着广播媒体能如何进入在线音频市场。不知各位是否有关注一位叫刘筱的同仁,他打造的节目通过微信公众号“夜听”推出每次约10分钟的情感向短音频,陪伴用户的夜晚时间,这档节目在2021年11月首次开启一场直播,直播同时在线2.2万人次,GMV达到2000万。个人认为,在短视频之外,在线音频、短音频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种草”方式,这也是广播人更容易“闷声发大财”的地方。
在线音频是广告+订阅双轮驱动的模式,广播在其中同样可以吸引用户的关注收藏后,再进一步吸引广告商的软植入。传统媒体的硬广与口播植入有着严格的要求,但在在线音频领域,我们可以更多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植入,从而进一步打造垂类IP。
此外,在有声世界我们还有许多可以展开的内容,如相声小品合集、知名的书本小说,乃至前段时间大热的电视剧《狂飙》,其实都可以通过有声书展现。声音能给人带来想象的空间,在想象的过程中,听众将转化为用户、粉丝,并进一步通过社群等方式将其中的基本价值转化为商业价值。
A:湖北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事业部副总监 周振玲
湖北广播电视台目前实行事业部制,我们新闻广播事业部旗下有湖北之声、湖北经济广播、湖北资讯广播三套频率,其中湖北之声是新闻事业部的龙头核心,惯有广播剧创作传统,且拿过多次全国奖项。2020年10月,我们成立长江声浪广播剧创业中心,至2021年12月,成立有声项目部。有声项目部如其名是以项目为中心,而不是以节目为中心,即全员都可参与一个有声产品项目的研发和制作。尝试以长江声浪为引领,以广播剧为龙头,辅以有声产品定制等形式。有声项目部运作一年后,2022年创收达460万,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对此,我们从几个方向作出了努力:一是机制创新,以项目部的方式运作,并制定了一整套绩效考核体系,激发全员参与有声产品创作的积极性;二是整合资源,联合全国广播界优势力量,如创造广播剧《问天》时,便联合了沈阳创作基地及航天员特训中心共同参与制作;三是跨界合作,实现有声产品的出版、破题,如与武汉市剧本研究室合作,一同培养编剧方面的人才。此外还有联合多方政务资源,制作既能满足政务需求又能实现自身经济效益的多样化全媒体产品。
A: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广播中心经典947音乐频率总监 顾振立
疫情期间,上海广播音频平台阿基米德APP的在线音频产品的收听时长和完听率都明显增加,特别是深夜时段的音频点击量的增幅十分明显。另外,疫情期间,医疗卫生、保健养生、心理健康、民生保障等方面的垂类内容的点击量明显上涨。后疫情时代,在线音频的长尾效应会更加明显,受众对于内容的多元化需求将继续增加,平台效应会更加明显,音频平台的产品“分化”效应会日趋明显。
未来,我个人认为在线音频的运维重点仍然离不开“量”和“质”,会更加考验广播机构的内容生产能力和内容质量,移动互联网对于优质内容的“虹吸效应”会更加明显,广播的“护城河”还得继续挖深。广播自身的用户留存问题会日趋引起我们的重视,解决这个问题的牛鼻子还是“内容”和“渠道”,仅仅依靠广播渠道来触达新的用户,似已不能完全满足广播媒体的发展需要。
A:太原广播电视台总编室节目管理科副主任李志磊
在4月23日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二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报纸和期刊的阅读量在下降。数字阅读方式正在逐年上升,而通过“听书”和是“视频讲书”方式成为很多成年人新的阅读方式。超过三成的成年人养成了听书的习惯,选择“移动有声APP平台”听书的国民比例较高为21.6%,有13.5%的人选择通过“微信公众号”或“小程序”听书,有8.5%的人选择通过广播听书。
音频报告中对用户对音频内容的需求做了详细的分析。其中80、90、00后对有声书的需求均接近40%。从内容付费上也可以看出知识类的音频节目更受大家欢迎。今日发布的《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3)》也印证了这一点。休闲娱乐、获取新闻资讯和学习知识成为用户收看短视频的需求签名。短视频成为舆论宣传的主阵地。2022年12月主流媒体在很多平台上拥有众多百万级以上粉丝量账号。新闻直播最受网民欢迎,我们也注意到了这一点,我台几场直播活动的浏览量也都有几十万的浏览量。
我台在2017年9月就开办了《107华伊读书会》。经过5年多的运行,华伊读书会已经成为本地一杆引领书香时尚文化的大旗,依靠自身品牌力量吸纳了众多读书爱好者,并成为全太原最受欢迎的有声阅读品牌。受到三年疫情的影响,线下活动一度停摆,随后转为会员制。线上听读模式自2020年12月正式开通运营以来,截至目前(12月8日),已有付费会员3883人,实现历史总收入617878元。
Q
广播做音频产品有哪些优势?又有哪些劣势?对新媒体人而言,做音频产品又有哪些优势,相比传统广播而言有哪些局限?
A:齐鲁工业大学经管学部(管理学院)双创教育中心副主任于力:
我在喜马拉雅平台的创作其实是一种专业用户参与生产即PUGC模式,这个模式已经被很多平台使用。我本身只是一个音频领域的业余爱好者,我的团队小伙伴也多数都是“自学成才”,其中主要是在喜马拉雅的“攀登课程计划”学习。而在资源整合和变现方面,与传统媒体可以说是“没得比”,我们属于是“草根创业”,制作有声书需要的版权是一个非常大的瓶颈,喜马拉雅会给在平台学习过的学员提供版权授权机会,如每周四可以抢一本书的试音,通过的话能够拿到授权,但这与广播媒体能够拿到的资源相差甚远,即使偶尔会有一些热门作品,能拿到授权的也仅限于一些头部网红。
对大部分新人主播来说,面临的更多是深耕一两年仍没有盈利的状态。这一方面,广播媒体无论是打造自己的平台还是“借船出海”进入喜马拉雅平台,都有着巨大的优势。此外,喜马拉雅这类平台已经培养出了大量音频方面的人才,但他们灵活就业,并不具有良好的工作保障,广播媒体可以考虑去拥抱这类人才,乃至把他们“抢”到自己的平台。
A: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广播中心经典947音乐频率总监 顾振立
在线音频平台还是离不开PUGC的模式,“机构+创作者”的模式仍然占据主流地位。在线音频平台的变现模式目前来看,无非几种,会员权益、内容付费、线下活动、广告贴片、版权合作等,只有大好组合拳,才能在现金流上实现更好的维持。在线音频未来的变现模式可能要实现进一步的“跨端”、“跨界”、“跨域”,只有不断得与异业进行融合与合作,才能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们本身已经是“局中人”,只是广播的打法和玩法,仍然不同于移动互联网,我们的优势其实还是在本地服务,还是在与跟用户的线下互动和情感的深层次连接,谁能把这个做好了,不愁没有发展空间。对于广播渠道和音频渠道的运维,我们仍然要强调“打好组合拳”,现在只强调某一个渠道的传播和运维都是片面的,但问题是,“组合拳”怎么组合?哪些渠道是我们要重点运维的?我们如何做强渠道?这个是我们要不断探索的,不会有标准答案,每一地一域的情况都不尽相同,这也是最最考验我们智慧的地方。
A:台州市新闻传媒中心交通广播节目部主任潘海建
传统收听时代广播人需要做的,往往仅是做好自己的节目,早些年广播中有一些节目,如《哈哈可乐派》等已经尝试对一些全天式节目运维,进行剪切或直接销售,这是一种比较早的有声类产品。但随着社会的迭变,我们要做的事情逐渐复杂化,广播人会做产品,但谁来卖产品?这是广播媒体的一个劣势。
广播的本地性特点突出,但在移动互联网赛道,走出本地是十分重要的。抖音上有一个功能叫“本地生活服务”,人们自己拿起手机去拍摄、营销往往收效甚微,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本地生活运营师”的概念。我便在想,广播是否可以做成一种“本地音频运营师”,将本地的优秀内容制作成音频产品,通过运营师销售给其他城市,打破广播的本地性局限。但总体而言,如何营销,如何达成联盟,如何形成“组合拳”,这是广播有待调整的一大劣势。
Q
互联网带来的新媒体、融媒体等媒体形态,一项产品的传播形式往往涵盖音视频、图文、线上线下直播各个方面,广播人与新媒体人在面对这样的趋势时,有哪些好的想法,又有哪些困惑?
A:齐鲁工业大学经管学部(管理学院)双创教育中心副主任于力:
如果想要运营好一个产品,首先需要了解客户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如音频产品,需要了解用户是在什么情况下听音频,从而了解用户可能还需要什么样的产品。我曾尝试过将讲给儿子的睡前故事录下来放到喜马拉雅平台,竟收到许多成年人的反馈,表示喜欢这样讲故事的音频,他们也会听着故事入睡,可见成年人的睡眠烦恼也十分突出。
这让我联想到,如果在这样的音频下引流人们消费一些助眠产品,是否也有着一定的商机。深入挖掘用户需求,满足用户需求,最主要的是给他们提供价值。从音频到向外其他类型产品的延伸,他的主线始终是用户的需求与价值创造。
A:湖北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事业部副总监 周振玲
传统广播的运营和全媒体广播的运营是有着很大区别的。传统广播一向很注重线上声音的呈现,而在融媒体视频化的情景下,广播主持人不如电视主持人那么专业,其实对灯光、角度、表情管理以及观看者会不会有视觉疲劳等等都很困惑,这对融媒体线下活动等都会带来影响。再者,广播目前的线上广告吸纳能力不足,融媒创收主要靠活动实现,这就更需要让广播主持人成长起来,培养广播主持人IP。
优势方面,广播作为传统媒体有着公信力和美誉度基础,我们能够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广播是一种政务媒体,更了解政府的中心工作,能更好地挖掘政务新闻点,也能挖掘其中的关联,表达出更多亮点。如湖北之声在与武汉汉阳区合作时,着眼汉阳区有好的旅游资源但没有良好宣传途径的痛点,通过诗歌朗诵融合汉阳旅游资源,用美的声音搭配美的景色,再通过互联网拓展传播,取得了良好的合作效果。
A:台州市新闻传媒中心交通广播节目部主任潘海建
广播人在做广播、做在线音频时确实有很多困惑,急需破冰、破壁、破圈。破冰就像是在一个寒冷的房间中,我们可以穿衣服、喝热水做到自我调节。
如在广播本就拥有一定声量的少儿音频领域,我们可以通过制作教育类、故事类的有声书或在线音频令广播在该领域“升温”。破壁、破圈要求的则是不仅在广播,还要在新媒体平台站稳,如广东广播电视台分享的《好奇心精英日报》IP打造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从广播音频内容衍生出更多样化的优质产品。
Q
广播人目前所掌握的商业运作模式仍非常有限,关于营销变现,广播还有什么可行的方法或角度吗?
A:沈阳天一智合广告传媒有限公司运营经理大山:
我们一直在做的就是从源头找好产品并放到自己的平台上经营售卖,为此走到全国各地找到商品真正的原产地,与原产地供应商建立合作,这么做能够将中间的省代理、市代理、商超代理层层成本全部省略,由我们直接与原产地供应商恒定出一个合理的价格,这个价格基本是根据市场价的底线制定,其中的利润便是我们自己人的人力物力成本,而最终呈现在消费者的性价比也非常高。
私下里我们称抖音、快手为兴趣电商,称淘宝、京东为搜索电商,称广电媒体带货为体制电商。而我们现在的主要销售途径也是经由广电等新闻媒体,个人认为,在广播中要把产品卖好,更多的是要把故事讲好,产品只是其次,最主要的还是内容,这是广播媒体的长处。
A:齐鲁工业大学经管学部(管理学院)双创教育中心副主任于力
目前我们也在尝试与出版社合作,通过有声书引流建立社群以推动纸质书的售卖,这个过程中其实遇到很多困难,时常出现出版社愿意将版权卖给我们,但其体制内的流程却十分芜杂,合作迟迟不能落地。
从互联网思维来看,营销变现首先要抓住用户痛点,用内容吸引他们关注,再进一步深耕用户,把握流量入口。广播媒体其实是一种很好的流量入口,拥有具有公信力的平台,无论是带货还是提供内容,都更能够令用户信服。广播媒体不缺乏用户吸引能力,需要的是更进一步适应互联网思维,实现从需求发现到用户思维掌握,把产品做到极致,用打造系列IP、深挖用户痛点、大数据挖掘等形式做好新媒体平台传播。
A:台州市新闻传媒中心交通广播节目部主任 潘海建
个人认为,好文案+好产品+好物流是关键。举例来说,我们发出一条百科标题为“发明茶包竟是为搞推销”,在这其中如果能植入一项茶叶茶包类真正好产品的推广,就能够对用户产生吸引力,当他们尝试过这样好产品后,就能实现从用户到粉丝,或从一个用户裂变为多个用户的转变,这也是一种广播“种草”的思路——从单纯的音频播放,变为在平台上链接产品。
如大山老师分享的经营方式,我们其他地方广播媒体也可以参与进去,从平台获取更多原产地产品,也能够提供部分原产地资源,广播人是一家,通过这样的互动合作,共同实现营销变现的增长。
(本文根据2023赛立信客户年会的嘉宾演讲录音与PPT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