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融媒时代,当广播遇上“暴雨”(下)
2021-04-28   |   发布于:赛立信媒介研究

作者:湖北广播电视台党委委员、副台长  王彬


在融合实战中再造生产流程






喻国明(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认为,互联网其实是构造了这个社会的“操作系统”,它是一种重新连接,一种重新构造社会、构造市场、构造传播的新工具,是一种新的结构社会的力量。 社会被重构,市场被重构,因此,传统媒体与社会的“关系连接”也必须重构。

本月,我台将全面完成立足全台、面向全省市州媒体的长江云“中央厨房”建设,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对传统媒体的“采、编、播、存、用”进行流程集约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将新闻生产全流程统一“上云”管理,以互联网思维建立“云+网”的协同制播模式,形成媒介融合的强大技术支撑。


今年的防汛抢险应急报道,也为我台融合性生产、一体化运作组织模式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积累了经验。

1


“中央厨房”试水融媒应急传播


“中央厨房”这个源自餐饮行业的概念,近年来首先被引入我台电视新闻生产的组织系统。 这种模式是一种以顶层设计为核心,突出前后期协同合作和资源整合的集团化新闻采制新机制,在我台电视新闻中心的“芦山地震大救援”、“东方之星沉船大救援”中得到充分运用。 作为突发事件应急报道的基本模式,中央厨房”突出了“行政主厨”(台领导)主导、“行政二厨”(新闻中心主任)统筹、“采购团队”(前方记者)落实、“配菜团队”(后方制作)配合、“掌勺师傅”(编辑与主持人)合成的五大特征,在今年的防汛报道中正式升级为长江云融媒体新闻中心的基本运作模式:

一是新闻信源互通有无 湖北广电融媒体平台、融媒体联席会议、融媒体新闻中心调度群成为全台各媒体源源不断的三个新闻信息重要来源。 《迎战强降雨》大直播,融媒体新闻中心打通了湖北卫视、湖北之声等7个广播电视频道20几档新闻栏目、长江云和湖北网台2个网络媒体、全台550多个微博微信,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二是新闻采编力量共享 首次将全省各市、县两级媒体的报道资源和力量整合起来,在短时间内形成了一支超过千人的“超级报道团队”。 各媒体随时在融媒体平台发布现场连线等需求,各频道频率的前方记者及时响应。

三是选题策划信息和成品资源共享 每天,各频道都会及时将选题策划单、节目串联单上传到集团融媒体平台,供其他频道频率参考。 节目播出后,又将所有新闻成品上传到融媒体新闻平台,供其他频道频率选用。

四是遵循“移动优先”原则 所有重大突发新闻均由长江云客户端首发,改变过去频率频道游离于全台新媒体矩阵之外的无序运作,确保湖北广电移动传播平台优势最大化。


2


“全媒体矩阵”完成电视生产方式转型


在今年的防汛报道中,电视新闻中心将过去的电视“中央厨房”模式即时升级为“全媒体报道矩阵”,实现跨媒介新闻流程融合再造。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 ,台领导坐镇主导全媒体矩阵的多重融合。

二是建立信息来源矩阵 ,实现信息首发准确权威。

三是打通节目源通道 ,以长江云融媒体平台为依托,充分利用台内和省内各级电视台的报道资源,集结成500多人的全媒体记者规模团队。

四是广泛使用新技术手段 ,卸掉电视直播的“技术包袱”。

五是在日直播量增加五倍的前提下 ,用“中央厨房”编辑体系确保大直播流运作。

六是电视、新媒体播发平台资源整合 ,保证信息伴随性和全面性,确保受众“各取所需”。


3


“全媒同播”制造广播跨界共振


作为一种扁平化、专业化的异频传播模式,在处理重大危机事件时,广播的整体传播力、影响力因为频率的力量分散往往大打折扣。 七月中旬的第五轮强降雨,湖北广播传媒中心打破频率界限,联合长江云、阿基米德、腾讯视频等新媒体,运作了频率化20多年来首次真正意义上的“全频同播”以及融媒化的“全媒同播”,一场180分钟的大直播——《众志成城 迎战暴雨》,被10套频率成倍放大成1800分钟的内容饱和传播,经过网络同步推送,形成了单位时间最大的区域传播力,凸显出以下新特点:

一是指挥统一 “全频同播”涉及新闻、交通、音乐、资讯、生活、农村、妇儿等10套频率,节目编排、人员调度、技术系统控制难度较大。 为此,我们成立了由广播传媒中心领导,各频率总监和传媒中心所属的运营部、广告部、广告管理部、技术部主任为成员的直播报道指挥小组,由分管广播的台领导直接指挥,各部门、各频率分工协同。

二是策划统一 由广播运营部主导,新闻频率为主,其他频率参与,共同策划选题,快速形成总体方案、直播框架和运行脚本。

三是调度统一 按照直播方案分兵布点,由广播传媒中心直接调度全广播以及湖北广播联盟的上百名记者,把守省防指、五大湖、三峡大坝、长江干堤、河流水库、武汉南湖内涝社区等几十个重点部位,实现险点灾区全覆盖。 由广播运营部协同广告管理部门、各经营主体和客户,对每个频率的广告时段、档位、时长进行统一调整。

四是播出统一 由广播运营部协同技术部制定落实“一个平台播出、10套频率同步”的播控技术解决方案。 协同长江云、各频率成立新媒体专班,13名网络推手实现新媒体同步推动。

五是渠道统一 在这次“全媒同播”中,广播传媒中心彻底打通与合作方阿基米德的渠道和流程,由于实现了双方工作人员、工作流程、时间节点、具体项目的精准对接,因此在口播与互动的结合上实现了巨大突破。 在发布防汛救灾话题的节目中,广播主持人、嘉宾与用户的口播互动和分享效果,被阿基米德节目社区成倍放大。

7月15日上午,在户外的滂沱大雨声中,“全媒同播”获得圆满成功,网络媒体俏皮报道: 《亲! 放心,你的收音机没串台》; 中国记协网在头条位置隆重推出《10套频率1800分钟 湖北广播人是如何完成防汛救灾应急直播的》长篇推介



收获与突破








 

 操作系统的重构与升级,标志着我台实现了传统媒体与互联网从物理相加向化学融合的关键过渡,为最终造就社会、市场的价值力打通了多渠道、多终端的社会连接




三、“融合热”下的“冷思考”






融合性生产、一体化运行是未来媒介发展的主流。 这里我想就长江云平台即将带来的湖北媒体大融合这个探索性趋势,结合防汛报道中我们的一些认识和实践,提出几个带共性的问题,与大家一起分享。




为什么坚持互联网优先?


我们所要推进的媒体融合,首先是基于互联网技术所带来的全新社会连接方式。 因此,我们在重构媒介生态的时候,不能在传统媒体的自我相加上过多浪费时间,也不能在与专业互联网公司勉为其难的相加上耗费精力,而是要推动传统广电与互联网直接相加,创造出崭新的自己,彰显出新的平台渠道价值。 我们打造的“长江云区域性生态级媒体融合平台”正是传统广电与互联网直接相加的成果。

长江云平台拥有国际领先、国内首发的互联网原创技术,可支撑万级新媒体产品,服务亿级用户。 之所以被省委确定为重大战略,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

一是长江云功能强大的互联网优势和全平台信息管控 ,有利于省委最大限度地占领掌控全省舆论新阵地。

二是长江云所汇聚的省市县三级政务“两微一端” ,以及各级政府部门广泛入驻移动政务大厅,有利于重建便捷高效的政务连接。

三是正在入驻的“民声”问政系统和机制 ,有利于政府即时回应百姓诉求,践行“网上群众路线”。

正是基于“互联网优先”的共同原则,才让传统媒体资源和政务资源实现了合流。 这种融合,如果在过去传统广电的渠道模式下,肯定是难以实现的,它在全国的突破性意义远比媒介自身融合的意义更大更深远。 政务作为核心资源进入媒体新平台,意味着权威大数据的进入和新业态的产生,也意味着我们与新型主流媒体的追求目标越来越近。

此外,要实现媒介真正融合,作为传统媒体,在内容生产上更需做到“互联网优先”,适应新的传播规律 在今年的防汛报道中,我们所有重大和突发新闻均由长江云客户端和“两微”首发,各媒体再根据自身新闻栏目的时间和定位依次发布。

比如,湖北之声、楚天交通广播防汛报道所汇集的各方渠道最新信息,都是首先在“长江云”APP发布,其次在频率官微官博、阿基米德客户端、斗鱼等新媒体平台发布,然后才在自己的传统平台播出。




为什么强调保持基因?


去年我台台长王茂亮在全国广电改革发展高层论坛上率先提出,要遵循媒体发展规律,用“广电+”拥抱“互联网+”,重构广电生态圈,其核心内涵就是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以我为主”,就是强调保持自己的基因 这对我们广播的媒介融合尤其重要,广播的基因是什么? 不是文字、不是视频,而是音频。 媒介融合的目标是“合二为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果失掉了基因,也就迷失了自我。 所以,移动互联时代广播的融合发展,必须尊重自身规律,向音频索取红利

一要构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音频生态系统 互联网时代,音频产品的消费必将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或生活场景。 去年,我们和东方广播“阿基米德FM”开展合作,第一次全面掌握了湖北广播10套入驻频率193个节目社区在移动网络上的数据流量; 今年,长江云又为湖北广播研发了移动端APP“九头鸟FM ”。

“九头鸟FM ”力图打造湖北广播未来的移动互联网窗口、10套频率新媒体发布平台、互动平台和服务平台,最终形成连接区域市场的渠道和广播产业孵化的母港。

二要重视互联网“品质音频”的原创研发 在美国,一部广播连续剧(《Serial》)成功打败众多热播电视连续剧,让苹果播放器(iTunes)一时成为“最受期待的播客”。 这两年,湖北广播也把突破口放在网络“微剧”的原创上。 今年防汛期间,湖北之声推出的十集系列微剧《防汛记忆》,将三次元(现实世界)的新闻事实代入了二次元(虚拟世界)的艺术空间。

在这部微剧中,所有角色均由非专业的编辑记者主持人客串演播,甚至是由刚从大堤上下来的解放军官兵和救援队员本色出演,所有音效全部来自采访一线的原声音响,上演了一场地地道道的防汛抗灾“真人秀”,在网络播出后反响强烈,成为防汛报道最有价值的衍生产品。




为什么追求内容智造?


“广电为主、内容为王”是我台推进“广电+”战略的价值原点。 从今年的防汛应急报道来看,传统广电庞大的内容生产能力毋庸置疑,关键是融媒体环境下的内容生产能不能变现。 好的内容如果无法变现,那就是内容的运营模式出了问题,因此我们更加注重由“内容制造”向“内容智造”转型,用融媒化的服务产品打通市场连接

我台“内容智造”的第一标志体现在长江云平台所开发的服务功能上。 目前长江云已打通公积金、交管、医疗、户政等40余项通用政务和民生服务接口,提供精准扶贫、智慧医疗、网络教育、智慧食药监等信息化建设服务,支持各地信息化成果转化,助力“智慧湖北”建设。

未来,长江云完善的服务功能必将促进湖北广电与群众建立更为有效的关系连接。 这种连接不但能让我们的广播很多传统的潜能得以激活,而且在这样的背景下,广播的任何作为都会被赋予新的内涵。
    我台“内容智造”的第二标志体现在“广电+”战略的市场内涵上。 所谓“内容智造”,就是借助互联网思维和手段,创新分众化、个性化的内容生产,将内容的文化属性更加聚焦,专深打造圈子文化和分众传播。 我台“广电+”战略的市场内涵正是要通过互联网的渠道和产品,用广电资源加上“关系”业务、形成垂直功能,助推产业升级

那么,我们的圈子究竟在哪里? 实际上就在专业化频率的特色节目里,说形象点,就是在车言车、在农言农……在什么言什么,喻国明把它形象地称之为“在地性资源”。 过去,我们对这种长期拥有的资源缺乏变现的自觉,白白浪费了长期以来所建立的信任关系,浪费了日常内容生产过程中隐含的巨大商业、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

近两年湖北广播努力发掘这种“内容自觉”,初步形成了以“广播+互联网+汽车+旅游、+健康、+金融、+房产、+演艺、+亲子、+农商、+美食”等9大关系行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比如我们交通广播的“广播+互联网+汽车”, 加出了“路客APP”产品和汽车互动服务平台。 “路客APP”集在线广播、路况播报、美食推荐、用户爆料、互动游戏于一体,不但可以为出行者智能规划行车路线,同时还可以通过电台量身打造诸多内容的一站式服务。

我们的“广播+互联网+金融”加出了“927微贷易”产品和金融云服务平台。 通过《中小微企业之声》栏目,把政府部门、金融服务机构、中小微企业聚合在一起,进而打造“微贷易”平台,已发放贷款过亿元,为50多万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为什么坚持以人为本?


这个命题是基于传统广电人才流失的趋势,这个事实在各台多少都有存在,大量优秀拔尖的人才纷纷离开传统广电。 养老保险改革实施以后,预计传统广电人才流失会进入一个高潮期。 从事媒体工作,一方面是满足用户的需求,另一方面应该让广电人感到成就感,这里既是事业,也是安身立命之本。 媒介融合的最终呈现是体制机制,围绕融媒化传播的一切体制机制创新,其立足点是争取人、解放人、提升人,其落脚点是创新驱动。

因此,体制机制的创新,其首要目标是重建分众化、个性化的社会关系连接,以适应每一个终端背后人的不同生活方式、信息需求和接收习惯,进而争取人心、掌控舆论、占领市场。

关键目标是通过互联网技术的运用来推进生产关系的革命,最终彻底解放生产力。 要让传统媒体的从业者成为“内容智造”的创客和主人,而不是融媒化的“奴隶”和“苦行僧”。 今年以来,我台推进创客化的事业合伙人机制,打造面向全台干部职工的“广电+”创客平台,对创客团队,实行项目制管理、一人一策、一个团队一个办法,其目的就是要激发潜能、制造动能。 人人都在研究广电+,广电+互联网+产业,无论是广电也好,互联网也好,产业也好,都好理解,但是这个“+号”最简单也最难琢磨。 “+号”实际上就是体制和机制,有好的机制和体制才能加到一起。

还有一个核心目标,就是要激发新闻从业者的职业热情,让他们自觉自愿地为融媒体语境下的新闻理想而战! 今年防汛期间,湖北广播记者不是在冲锋舟上采访,就是在齐腰深的洪水中连线,不是在屋顶彻夜蹲守,就是在山体滑坡的危险现场尝试视频报道……我们坚信,有了这样的广播队伍,“打造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就不再是梦!



结语




2016,一场与暴雨不期而至的遭遇战,却让湖北广播人意外经受了一次互联网的洗礼,一次重大的思想解放。 尤其是应急思维对常规思维的深刻颠覆与突破,对于我们这些传统媒体来说,无异于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广播在融媒体环境下往前能走多远不是这个结语这么简单,实际上每个人都需要自己探索,每个人都需要思考,每个人的思考点汇集起来才能真正地找到广播未来发展的路径。


本文根据王彬先生在2016年赛立信客户年会的演讲整理。

分享
赛立信集团总部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体育东路116号财富广场东塔18楼

电话:020-22263200,020-22263284

传真:020-22263218

E-mail:smr@smr.com.cn



                
关注赛立信
免费咨询顾问一对一服务
请留下您的电话,我们的咨询顾问会在当天(工作时间)直接和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