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自后疫情时代开启,人们对户外出行与活动的热情空前高涨,其中户外音乐节备受青睐,在中国迎来井喷式发展,成为潮流娱乐的风向标和社交互动的新舞台。
在此,我们将连续推出“数动音乐节”系列内容,网罗近几年音乐节数据、用户画像、经营策略,深入分析研究全国及广电行业内户外音乐节发展趋势,找到音乐节策划、推广及举办的点睛之笔,为您提供海量案例参考。
前面为大家分享了一些广电中举办相对大型且成功的户外音乐节案例。本期为大家深入解析户外音乐节的创新之路。
构建沉浸式体验,打破同质化困境
在当今文化娱乐多元化的时代,户外音乐节作为一种极具活力与影响力的活动形式,正逐渐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市场的发展,当前户外音乐节的同质化现象愈发明显,活动内容与形式趋于单一,难以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
面对这一现状,如何通过创新策略,打造具有差异化竞争力的精细化IP品牌音乐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户外音乐节的吸引力主要依赖音乐表演本身,但随着观众对体验感的追求不断提高,单一的音乐演出已难以满足其需求。
因此,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VR/AR视听体验活动,以及光影节、光影展等形式,构建沉浸式体验环境,将成为未来户外音乐节发展的关键。
设置不同的主题也是打破同质化的重要手段。每个主题可以围绕一种音乐风格、一种文化元素或一种情感表达展开,为观众带来多样化的体验。
比如,举办一场以“复古未来主义”为主题的音乐节,将复古元素与未来科技相结合,营造出一种穿越时空的独特氛围;或者以“自然与音乐”为主题,将音乐演出与自然景观相融合,让观众在自然的怀抱中感受音乐的力量。
多元合作模式,拓展品牌边界
目前,部分户外音乐节的品牌辨识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合作模式也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商场活动,而音乐节周边衍生物的开发也相对匮乏。
为了打破这一局面,可以考虑联合当地特色品牌、博物馆、地标等推出实体周边艺术产品。
例如,与当地知名博物馆合作,开发以博物馆藏品为灵感的音乐节周边商品,如限量版的文创产品、艺术画册等,既丰富了音乐节的周边产品种类,又为博物馆的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
此外,可以参照辰山草地音乐节的“打卡咖啡快闪艺术展”环节,与当地品牌联名开展快闪展。这种形式不仅可以为音乐节增添艺术氛围,还能通过与当地品牌的深度合作,多渠道触达年轻群体,提升音乐节的品牌影响力。
通过多元合作模式,将音乐节与当地文化、商业、艺术等多领域相结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拓展音乐节的品牌边界,使其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
把握Z世代,激活年轻潮流多巴胺
户外音乐节的参与者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群体占比较高。因此,把握Z世代的需求和喜好,开发更多以年轻用户为核心的专属活动内容,是激活年轻潮流多巴胺的关键。
可以利用台内品牌节目对年轻人的吸引力,结合当下流行的潮流元素,如电竞、街头文化、动漫等,打造一系列与音乐相结合的特色活动。
例如,举办一场“电竞音乐狂欢夜”,将电竞比赛与音乐演出相结合,让电竞爱好者在紧张刺激的比赛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或者开展“街头文化音乐节”,邀请街头艺术家进行涂鸦、街舞表演等,展现年轻人的创造力与活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与年轻消费者相关品牌的合作,进一步激活年轻市场。例如,与知名潮牌合作推出限量版联名产品,或者与电竞品牌合作举办电竞赛事,吸引年轻消费者的关注和参与。
户外音乐节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通过构建沉浸式体验、拓展多元合作模式、把握Z世代需求等创新策略,可以有效打破当前同质化的困境,打造具有差异化竞争力的精细化IP品牌音乐节。
END
出品:赛立信融媒研究院
整理、审核:曾婷婷
责编:李倩宇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体育东路116号财富广场东塔18楼
电话:020-22263200,020-22263284
传真:020-22263218
E-mail:smr@smr.com.cn
赛立信研究集团 2017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6 sm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1023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