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序幕已拉开
5G在中国经过了2年的高速发展,截止2021年3月,我国已建设5G基站81.9万座,5G手机终端用户连接数达2.85亿个,独立组网模式的5G网络已覆盖所有地级市。随着5G成熟落地,大家开始期待下一代通信网络技术6G会是什么样子?
早在2019年中国已开始启动6G研发工作。根据测算,6G的理论网速最高可达1000Gbps,是5G的50倍;延迟低于0.1ms,是5G的十分之一。
国际电信联盟(ITU)已就6G的三大主要场景达成了共识:一是甚大容量(VLC)与极小距离通信(TIC),二是超越“尽力而为”(BBE)与高精度通信(HPC),三是融合多类网络(ManyNets)。总结起来,6G将拥有更大的连接容量,更高穿透性、高覆盖密度的连接,更安全的传输,并通过卫星、基站、MEC等多类网络融合连接使得全球各地网络不再有信号死角。
6G在传输上的核心突破,是对太赫兹波频段的利用。相比5G网络毫米波频段的覆盖,太赫兹波频段能向“空天地海”延伸,通过地面+低轨道通信卫星系统,使6G网络能为人类提供无处不在的连接,能更广泛地应用在勘探、侦查、救援等环境偏远、恶劣的场景。因此,6G重点不再是单纯的个人用户网络速度的升级,更使得各国将其视为科技信息战争的武器。
各国展开6G研发竞合
发展6G已成为各国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面对激烈的博弈格局,各国早已通过成立科研中心、跨国合作等方式正式布局了6G研发工作。
芬兰于2019年在全球率先发布6G白皮书,它在《6G无线智能无处不在的关键驱动与研究挑战》里对6G的愿景和技术应用进行了系统性的展望。在未来8年内,将投入超过2.5亿欧元用于6G研发。
美国FCC已于2019年3月发布6G试验频段,并于2020年9月宣布正式启动6G技术研发。由于美国国防部及30多所美国大学成立了“太赫兹与感知融合技术研究中心”以研究太赫兹波频段的传输与应用。科技公司Space-X推出“星链”项目,旨在推出全球卫星互联网服务计划。另外,美国政府还成立了金融机构DFC用于支持6G的研发。
韩国宣布投入9760亿韩元(约合8亿美元)用于6G技术研发,并在2019年6月宣布与芬兰展开合作开发6G技术。三星公司和LG公司早在2019年设立6G研究中心;SK电讯集团与诺基亚签署了合作协议。作为第一个宣布5G商用的国家,韩国更是希望在6G继续抢占竞争制高点,根据三星公司发布的6G白皮书预测,韩国有望在2028实现6G商用。
日本将“光半导体”作为支撑6G的信息处理技术。通信公司NTT与索尼公司、美国英特尔公司在2019年签订了联合研发6G技术的协议,更提出了要用光来驱动的新半导体技术及实现手机充一次电能用一年的技术目标,力争使得日本企业生产的6G设备在全球份额提升至30%。近日,日本政府宣布砸下500亿日元(约合4.6亿美元)以支持6G技术研发。
中国运营商方面,中国移动已与清华大学成立研究院,共同推进6G通信网络的科研合作。中国电信已在2019年宣布开展以毫米波为主频,太赫兹为次频的6G技术研发;在回归A股的公告中指出将推进6G及量子信息等前沿技术研究。中国联通在2020年5月与中兴签署6G联合战略合作协议,合力研发6G技术,并在2021年3月发布6G白皮书,提出“智能、融合、绿色、可信”的6G发展远景。
中国设备商方面,华为与数十所大学联合展开科研合作,并宣布在2021年下半年将联合中国航天、中国移动两大巨头发射卫星,发力布局6G卫星互联网产业。中兴在2020年6月透露已开展6G研发工作。
2021年4月发布的《6G通信技术专利发展状况报告》指出,目前,中国在6G通信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已达到1.3万余项,约合1.58万件,占全球总量的35%,遥遥领先于其他发达国家。
运营商为6G场景做好准备
虽然全球6G商用预计要到2030年才能推出,但随着工业互联网、远程医疗、自动驾驶等5G+场景的不断实验与落地,各行各业对更高速、更广阔、更安全的网络都有着的极大的需求,可以看到业界对于6G的渴望也越来越大。
为了能更好地推动6G落地,运营商要继续重视5G基础设施建设,为后续6G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还应该继续加大与高校、科研机构的研发合作,储备相应的行业人才。同时加强与通信产业链上设备商、科技公司的资源整合。
未来,6G将推动传统通信行业释放更大的潜能,加深与垂直行业的融合,赋能国防、医疗、工业、交通、教育等各行各业。上天下海,穿越外太空,万物将有更多的连接可能。